新加坡又给中国上了一课

类别:资讯动态_热门资讯   时间:2024/3/1 14:13:07   点击:133   标签:观点 学会 社会 信息 情绪 分歧 互联网 公民 和而不同 品格 新加坡 教育部 个人 立场 视而不见 世界 国家 极端 政治 辩论 武装 大是大非 学校 课题 集体 理性 对话 利益 公开信 智慧 家长 真谛 意见 假装 争议性 双方 能力 场域 机会 抗议 主轴 定义 肢体 莫言 棍子 问题 教育课 宗教 道理 校方 标准答案 时知 孔子 消息 扣帽子 现实 思政 元素 事实 教师 导向 情况 乡愿 脑袋 色彩 新闻 年轻人 感情 群体 学生 领域 先发制人 课堂 教育者 偏颇 控制情绪 局势 错综复杂 恩怨 历史 对方 情感 核实 流血冲突 权利 意识 争议 前提 状态 交流 教导 警告 利己 信仰 课程 教育部长 错误 关键 地缘 最大化

这几天,莫言被起诉的消息很多人都很关注。有人看到了其中的荒谬,也有人呼吁中国应该警惕极左撕裂社会。或許更值得追问的是,我们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扣帽子、抡棍子、揪辫子这样的做法为何成了互联网上的常态?追根溯源,或许需要从教育的源头上思考这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昨天看到一则跟新加坡教育有关的新闻。新闻说,新加坡教育部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中以哈冲突的内容,引起一些家长的不满,家长向教育部发公开信抗议。教育部长陈振声说,教育须引导学生学习尊重多元观点、核实信息,处理好个人的情绪,以及竭力保持社会凝聚力,避免外部冲突分裂社会和侵蚀得之不易的社会和谐。看到这则新闻,想到了我们的思政教育课,以及面对这些容易引发社会撕裂的公共议题时的做法。能否尊重多元的尤其是不同的观点,教育责无旁贷。如果学校只剩下单向度的“坚持”、“不动摇”,大学课堂上面对不同意见动辄举报,可想而…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