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探测器已完成第十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

原标题: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第十月昼工作 进入第十月夜休眠央视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经顺利完成第十月昼的科学探测工作,于昨晚(10月5日)进入第十月夜休眠。第十月昼工作期间,着陆器工况正常,能量平衡,有效载荷按计划开展有效探测工作,地面接收科学探测数据正常。“玉兔二号”巡视器在第十月昼期间根据整体规划进行移动,目前累计行走289.769米。巡视器移动过程中,按计划组织实施了巡视器红外光谱仪、全景相机、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等有效载荷的开机探测工作,进一步获取月球背面科研数据,地面接收载荷数传数据正常。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已经突破十个月球日工作期,远远超出设计寿命。目前,地面科研团队正在对各科学载荷获取的第一手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深入开展研究。(央视记者 崔霞 王世玉)责任编辑:张申

红旗“飞越”天安门,为其加持的不止高科技

原标题:红旗“飞越”天安门,为其加持的不止高科技薄薄一面旗,蕴含了众多的高科技。不得不说,细微之处见功夫。▲党旗国旗军旗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结束了,很多人的记忆却仍停留在威武的方阵、震撼人心的武器装备上。但你知道9架直-8悬挂党旗、国旗、军旗从高空飞过,是怎么做到旗面平整、如同静止的吗? 据科技日报报道,巨幅党旗和国旗长9米、宽6米,军旗长7.5米、宽6米,而直-8在高空中行进速度是每小时160至180公里。不少人形容阅兵仪式上的飞机,用的是“缓缓飞过”,但置换一下场景,一辆时速180迈的小汽车外面挂上一面大国旗,会是一种什么形态? 实验表明,在如此高速下,旗帜尾部会产生剧烈抖动,冲击会使旗帜边缘局部受损,进而在集中载荷作用下整个旗帜被撕裂。但我们在空中看到的红旗,如同无风的水面一样平静。这背后,离不开诸多高科技。 据负责国庆阅兵…

“飞越”天安门的红旗加持了这些高科技 为你科普

原标题:“飞越”天安门的红旗加持了这些高科技!为你科普10月1日上午,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9架直-8直升机分别悬挂党旗、国旗、军旗飞过天安门广场。巨幅党旗和国旗长9米、宽6米,军旗长7.5米、宽6米,在高空中经受着每小时160至180公里飞行速度的考验。一般来说,在如此高速下,巨幅旗帜尾部会产生剧烈抖动,冲击会使旗帜边缘局部受损,进而在集中载荷作用下整个旗帜会被撕裂。然而阅兵红旗却能平整展开,在蓝天映衬下绚丽多姿。记者从承担国庆阅兵红旗攻关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以下简称508所)了解到了其中的奥秘。在盛大庆典活动中进行国旗飞行展示,是国际惯例。要解决旗面破损问题,通常是将飞行时速降至100公里以内,或缩小旗面尺寸。但在国庆阅兵中,这两种方法都不适用。悬挂红旗的直-8直升机是空中受阅方队的排头兵,如果飞行速度过低,会给其后的固定翼飞机飞行带来安全隐患。如果将旗面…

航天科技集团科研人员成功实现月尘累积质量测量

原标题:航天科技集团科研人员成功实现月尘累积质量测量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实现了对月尘累积质量的原位测量。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地球物理领域顶级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10所月尘测量技术研究团队研制的月尘测量仪,属于探月二期工程嫦娥三号着陆器上的工程参数测量载荷,用于月尘质量的直接测量。嫦娥三号着陆月球(示意图)研究人员通过整理、分析70多万条有效实验数据,综合考虑了月尘测量仪在月面工作期间日-月-地天象变化、空间环境等多因素协同作用对测量数据的影响,通过数据反演最终成功揭示了探测器特征参数和月尘沉积质量之间的关系,推算得到了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地区的年度月尘累积量。510所月尘测量技术研究团队介绍,月尘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空间环境因素,是人类重返月球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附着于航天器的各种表面上的月尘可能引起很多故障, 包括机械结构…

在月球上“种菜” 揭秘月球上的第一道绿色

原标题:在月球上“种菜”!揭秘月球上的第一道绿色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在月背着陆。嫦娥四号在实现人类首次月背着陆探测外,还进行了一项生物科普试验。在这个生物科普载荷里,携带了土豆、油菜、拟南芥、棉花、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希望能够验证月球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在今年年初传回的一张试验照片上显示,科普载荷里的棉花种子长出了一株绿叶,这也是在月面上长出的第一道“绿色”。不过由于相机清晰度的原因,这张照片上有些信息一直没有得到确认。比如照片中的绿叶上面的阴影是怎么回事。近日,研发团队通过三维重构和数据分析,将这张图片进行了深度处理。发现这抹绿色其实是由两片叶子组成的,而刚刚所说的阴影就是另外一片叶子的影子。同时,这张图片上还展示了月球上植物根茎生长的特点,再次证明了在月…

国内跨度最大天然气主干管道悬索跨越主体工程完工

原标题:国内跨度最大天然气主干管道悬索跨越主体工程完工8月25日,天然气分公司南川—涪陵天然气管道乌江悬索跨越主体工程完工。该工程跨越全长467.8米,主跨355米,荷载1008.3吨,是目前我国跨度最大、载荷最重的天然气主干管道跨越工程。图为重庆乌江悬索跨越工程现场乌江悬索跨越工程作为南川—涪陵天然气管道核心控制性工程之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工程采用双塔一跨的形式横跨乌江,桥面到河底落差达85米。桥面将并行敷设天然气管道、页岩气采出水管线和通信光缆套管。设计和施工人员首次采用钢主塔整体吊装、4根主缆分索设计和多种组合锚固等方式,确保整体结构可抵御9级峡谷风。南川—涪陵天然气管道是南川区块唯一大口径高压力外输管道,全长65千米,设计压力10兆帕,直径1016毫米,年输气能力40亿立方米,计划今年10月建成投产。建成后将与涪陵—王场输气管道连接,通过川气东送管道,源源不断…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被顺利唤醒 进入第九月昼

原标题: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唤醒,进入第九月昼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再次通过月夜低温考验,分别于8月25日8时10分和24日8时42分自主唤醒,进入第九月昼。后续,着陆器搭载载荷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巡视器搭载载荷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在本个月昼期间将陆续开机,继续开展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包括月表形貌、物质组成和浅表层结构等月球科学数据。“玉兔二号”也将按照科研人员规划的路线继续行驶,在指定探测点开展科学探测工作。来源:“中国探月工程”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赵明

捷龙一号火箭“一箭三星”发射成功 创下多个首次

]article_adlist原标题:捷龙一号火箭“一箭三星”发射成功!创下多个首次北京时间8月17日12时11分,捷龙一号遥一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三星”方式,顺利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捷龙一号运载火箭执行的首次飞行任务。捷龙一号运载火箭创造多个首次——我国规模最小的一型商业运载火箭捷龙一号全箭总长约19.5m,总重约23t,是我国规模最小的可运送有效载荷入轨的运载火箭,具有小、快、灵的特点。——我国商业火箭中载荷比最高捷龙一号规模虽小,但是性能优异,能够实现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200公斤运载能力,在我国商业火箭中运载效率最高。——我国第一型采用卫星倒装布局的运载火箭捷龙一号在国内创新采用了卫星倒装的空间布局形式,给卫星提供了完整、规则的安装空间。——我国第一型实现卫星舱全透波功能的固体运载火箭捷龙一号火箭卫星舱壳片采用玻璃钢和芳纶纸蜂窝夹层结构,能有效解决其…

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月面长出第一株嫩芽

今天,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最新传回的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据了解,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后续,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美媒炒作中国导弹能携50枚核弹头?中国专家:错误百出,观点业余

中国媒体此前披露的“快舟-21”固体运载火箭最近成为美媒炒作的新话题。长期关注中国战略装备发展的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高级研究员理查德·费舍尔等人8日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文表示,中国能够在此火箭基础上发展出世界上最大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一枚导弹将可以携带50枚弹头。30枚这样的导弹携带的核弹头数量就相当于美俄目前部署的核弹头数量。不过中国专家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错得离谱,正如文章题目所写的,该文章主要是渲染中国军事威胁。 《国家利益》网站题为“中国下一个军事威胁:世界上最大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的文章称,最早将于2021年投产、可搭载10吨级有效载荷的俄罗斯“萨尔马特”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ICBM)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核导弹。文章称,2017年5月,一家中国网络媒体首次展示了一家中国大型军工集团研制的系列固体燃料运载火箭的图片。照片首次曝光了有效载荷20吨级的“快舟-21”,以…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