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长又危险了?过来人麦卡锡发声,白宫:拿上爆米花

麦卡锡被罢免的一幕似乎又要在美国上演。美国共和党有人提出撤换动议,要求罢免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美国前众议长麦卡锡3月24日发声。麦卡锡3月24日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说:“这里的问题是,你允许8名共和党人与所有民主党人一起决定谁来管理众议院,当另外96%的人作出不一样的选择时,就会造成一些混乱。他们必须结解决这个问题,把国家放在第一位,然后继续前进。我认为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麦卡锡说:“约翰逊议长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来做好这份工作。这是一个困难的局面,但我想给共和党和议长的一个建议是:不要害怕有人提议罢免(众议长)。我认为他们无法再次成功。”他还认为相关动议不会被拿到众议院投票,这跟之前共和党议员盖茨(Matt Gaetz)针对他的优先动议不一样。另外,民主党也不会支持这个动议。针对众议院的混乱局势,白宫方面也作出回应。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白宫发…

英国挑拨离间:俄军演练“中国入侵”,还计划“核平中国”?

文/战海日前,国家安全部披露英国秘密情报局对我国从事间谍活动,其中英国军情六处还被“点名”,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然而即便是遭到了我国的重点打击,日前,不死心的英国情报机构还是对破坏中国不死心。(英国文章宣称俄方绝密文件曝出其对中国图谋不轨)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方面不知道从什么途径搞到了一份所谓的“泄露俄军机密文件”,宣称俄罗斯一直在规划对世界主要大国使用战术核武器,尤其是对中国,这些文件的时间跨度从2008年到2014年,其中“含核量”很高。有意思的是,英国发现的这些“机密”文件中,还恰好有俄罗斯对中国刻意提防的内容。英国情报机构表示,虽然中俄两国关系密切,但俄罗斯东部军区仍然多次模拟中国“入侵俄罗斯”的场景,并制定了俄军进行先发制人核打击的计划。在这些报告中,俄罗斯似乎将中国没有当做朋友那样亲密,反而是当做敌人那样提防。英国能够公开这样的报告并不奇怪,…

事与愿违!拜登为何没能专心遏制中国?美国学者解读

编者按拜登政府外交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美国还能否主导全球局势?其牵制中国的战略能否成功?为什么说如今两场战争爆发有美国的责任?美国学者斯蒂芬·韦特海默发表在《外交事务》文章《为什么美国不能拥有一切》(Why America Can’t Have It All)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凤凰大参考》编译全文,以飨读者。核心提要1. 拜登将自己视为“美国正常状态的恢复者”,上台后一直致力于让美国退出乱局。但随着单极世界已走到尽头,美国受困于其肩负的地区安全责任,进退两难。拜登面临的选择十分清晰:全球收缩降低美国的成本和风险,还是保持全球主导地位。2. 拜登始终想避免对美国主导地位的结构性削减。他需要遏制竞争对手的出现,并 "以合理的代价维持美国的和平"。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安抚对手,并哄骗欧洲、亚洲盟友加强合作,却最终被局势所迫"削减"与欧洲和中东有关的"政治目标和军事…

胡锡进:乌克兰战场新“绞肉机”落幕,局势现在偏向谁?

大事!乌克兰总司令瑟尔斯基今天突然宣布从顿巴斯的阿夫杰耶夫卡撤军,这是乌克兰战场自去年5月以来最重要的变化,也是形势朝着有利普京发展的最新动向。俄罗斯下月将举行总统选举,普京赢得第五个任期已是西方舆论的普遍预期。去年5月俄军在反复争夺后,攻下顿巴斯的交通枢纽巴赫穆特,在那之后阿夫杰耶夫卡成为了这场战争新的“绞肉机”。乌军新任总司令瑟尔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放弃阿夫杰耶夫卡是为了避免陷入包围并保护军人的生命,同时强调乌军在阿夫杰耶夫卡摧毁了俄罗斯最优秀的军事单位,给敌人造成了重大的人力和装备损失。他说,俄军在踩着自己士兵的尸体前进。泽连斯基公开表示,撤军是正确的决定。CNN的评论认为,失去阿夫杰耶夫卡无疑是对乌克兰的一个打击,并认为它将影响很长的战线。纽约时报描述了乌军从阿夫杰耶夫卡撤退的混乱局面,其中一个细节说,指挥官要求撤离的军队放弃伤员,而接到命令的人…

美以伊三国恩仇历史:曾经的盟友为何变成如今的死敌?

近日,中东地区再次成为世界焦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激起了伊朗的怒火,一场地缘政治风暴近在眼前。定点暗杀、爆炸、不明军事袭击在中东地区层出不穷。四十年风云变幻,中东乱局进一步加剧…这场漫长战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的伊朗由沙阿统治,沙阿是古代波斯皇帝的中文译音,是至高无上的君主。这位统治者一心想把伊朗打造成一个大国,不顾民众意愿,试图把西方式的现代化强加给他们。但在人们眼中,当时的制度不公平且腐败,这体现在金钱上,更体现在权力上——每个人的面前都是一扇紧闭的大门,社会成员无法获得平等的机会,民众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然而在沙阿统治的背后,有两个帝国主义代表为它撑腰——它们就是美国和以色列。今天人们很难想象,这两个国家曾是伊朗最亲密的盟友。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色列就曾向伊朗的沙阿示好。当时阿拉伯世界拒绝承认以色列,这个孤立无援的希伯来国家选择…

沙利文定调对华政策成功,战争风险逼美制裁以色列

作者:吾楼本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就中美关系发表演讲,承认美国已经意识到过去几十年未能成功改变或塑造中国,宣称中美“必须在竞争中找到共存之道”。但从他在该协会的表态来看,这是大选年拜登政府对三年来对华政策的一次定调,意在缓解当下白宫面临的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中东方面,随着3名美军人员在约旦基地遇袭身亡,拜登政府陷入了阿富汗撤军乱局以来的最大决策困境。2月2日至3日,美英联军对也门的胡塞武装组织目标开展了两轮打击。也门胡塞武装说美英空袭也门首都萨那。虽然美国政府一致认为和伊朗有关联的极端武装人员发动了这起袭击,但在红海危机、巴以冲突未能缓解的背景下,拜登酝酿报复行动的同时,并不希望和伊朗爆发军事冲突。为此,美国以解决巴以问题为切入点,宣布制裁以色列极端人士,并酝酿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的政策选项。“中东处于1973年以来的…

中东局势急剧恶化,美国开始狂轰滥炸

作者:指北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报道,当地时间2月2日晚,美军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发动了空袭。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统计称,叙伊两国共7个地点遭到美军袭击,4地在叙利亚,3地在伊拉克,30分钟内共袭击超过85个目标。美军中央司令部披露称,袭击针对的目标是伊朗革命卫队和民兵武装的指挥中心、情报中心、火箭、导弹、无人机仓库以及后勤和弹药供应链设施。美军发动袭击的缘由是,1月28日约旦美军基地遭到袭击,袭击造成3名驻约旦美军士兵丧生,数十人受伤,而这也是新一轮巴以冲突起来,首次有美军士兵在中东遇袭身亡。白宫官员称,有证据表明伊朗支持的名为“伊拉克伊斯兰抵抗运动”的武装组织,是该袭击事件的幕后黑手。虽然美军此次袭击打击范围很广,且路透社称其只是拜登政府一连串行动的第一步,但有分析指出,美国在约旦美军基地遇袭近一周后才做出回应,的确也很少见。分析称,拜登政府的反…

70万辆车支援得克萨斯州,美国前军人:可成为俄罗斯最亲密的盟友

美国国内局势突然间恶化,因非法移民问题,引发了美国联邦政府与德克萨斯州之间的争端,现在边境地区成了新暴风眼,正如1月27日,美国议员基思·塞尔夫所言:“美国国内的边境问题,已经取代经济问题,成为美国的头号问题”。种族或意识形态等问题不足以引发美国内乱,但是非法移民问题就不一样了,只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这会是美国内战的开端吗?美国被拜登搞乱目前美国国内出现的乱局,与美国总统拜登总统有非常大的关系,说他搞乱了美国也不算过分。他作为民主党人,支持与纵容非法移民,这属于为了谋求连任采取的行动。目前非法移民主要来自拉丁美洲,他们一直是美国民主党的铁票仓,美国民主党人放大量非法移民入境,主要是为了争取非法移民的选票。非法移民问题,也是美国的一个顽疾民主党为了自己拥有更多选票,代价是损害了美国共和党,以及其代表的美国中下层,尤其是所谓“红脖子”们的利益,…

中东多地同时交火,暗含这三条逻辑线

一段时间以来,中东多地同时交火,地区局势急速升级,引发国际社会担忧。究竟是谁造成了中东的乱局?未来中东局势将如何发展?中东混战背后暗含哪些逻辑?当地时间2024年1月17日,黎以边境,以色列炮击黎巴嫩村庄布利达后,浓烟滚滚(来源:澎湃新闻)受巴以冲突影响,近段时间以来,中东及周边地区不稳定局势加剧。美英联军和也门胡塞武装互射导弹,伊朗向周边多国境内目标发动空袭,巴基斯坦对伊朗发动报复性空袭,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加剧。军事观察员梁永春认为,中东地区爆发的一团混战,实际上贯穿着三条基本的逻辑线。梁永春:一是中东的非国家行为体对美国和以色列主导的中东旧秩序发起了暴力反击;二是美国、以色列及其盟友发起了一系列报复行动;三是国际恐怖主义死灰复燃,一些中东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以反恐名义发起跨国军事行动。这三条逻辑线归结成一点,就是美国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中…

伊朗克尔曼爆炸事件有何玄机?

热点问答|伊朗克尔曼爆炸事件有何玄机伊朗东南部历史名城克尔曼市3日发生两起爆炸事件,造成近百人死亡、逾200人受伤。图为1月3日,在伊朗克尔曼市,医护人员在爆炸事故现场附近抢救伤员。(新华社/美联)当下,中东地区由于2023年10月7日爆发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正陷入严重紧张状态,再加上据称与以色列相关的商船遭袭以及叙利亚、伊拉克境内多次发生的袭击事件,使人不免担心巴以冲突进一步外溢的可能。事件性质如何伊朗已故高级将领卡西姆·苏莱曼尼遇袭身亡纪念活动3日在克尔曼市举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说,“恐怖分子”在通往苏莱曼尼墓地所在陵园的道路旁提前埋设了“两个远程遥控的爆炸物”,造成聚集在沿途参加苏莱曼尼遇袭身亡纪念活动的大批民众伤亡。图为1月3日,在伊朗克尔曼市,人们在爆炸发生后逃离。(新华社/美联)伊朗卫生部长埃诺拉希3日晚证实,这两起爆炸已致95人死亡。伊朗最高…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