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价降了吗?

降价10万、仅两个月就向下调价30万……当前,降价成为北京二手房市场的一大话题。哪些区域、哪些房源正在降价?后市还将何去何从?图/图虫创意上架两个月降价35万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4%,其中,北京环比下降0.6%。对比4月份和5月份来看,北京二手房价的变化可以说是十分明显。4月份,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1%,而在随后的5月,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6%,一方面是变化趋势从涨到降,另一方面降幅远大于涨幅。这样的下降情形,在北京楼市史上较为少见。中国新闻周刊走访了多家中介门店,在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区域,发现不少房源的价格处于下降态势,降幅很多在10万元左右,部分房子价格下调了20万元。一名房产中介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价格来看,一是前期上架的部分房源正在向下调价,另外新上市的房源价格比之前要低。他还注意到,一些刚…

欧洲经济“火车头”要熄火,德国怎么成了“差等生”?

前景难料素有欧洲经济“火车头”之称的德国,最近经济增长遇到了“路障”。根据德国官方近期披露的数据,德国GDP连续出现两个季度环比负增长。在外界看来,这已初步呈现经济上的“衰退”迹象。作为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对该地区的经济贡献和辐射效应不言而喻。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火车头”经济增长出现乏力,不禁也让外界对整个欧元区经济前景产生了担忧。衰退:德国沦为欧洲“差等生”?德国联邦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其今年经济“开局不利”,GDP没能延续去年四季度同比增长0.8%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同比萎缩了0.5%。从环比看,经济增长情况也不太乐观。经价格、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今年一季度德国GDP环比下滑0.3%,为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滑。此前,2022年四季度德国GDP增速调整后终值为环比下滑0.5%。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意味着经济已面临“衰退”风险。横向看,德国…

网约车司机内卷加剧:41人抢一单,等单不敢开空调

一位网约车司机一天跑10单是什么概念?那大概相当于考试不及格。网约车行业的规律是,月均400单,可以保证正常的生活水平。一天不足10单,意味着司机可能在温饱线徘徊,而这样的情况正在东莞、珠海、温州、济南等多地上演。交通运输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全国各地发放的网约车驾驶员证已达540多万本,网约车运输证230多万本,且4月份环比均在继续增长。近日,长沙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三亚也宣布,暂停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受理。与此同时,网约车用户规模却从2021 年的4.53亿人下降到了2022年的4.37亿人,少了近 1600 万。用户规模直接影响了订单量。疫情放开后,虽然网约车的整体订单量从2023年2月份的6.52亿单达到4月份的7.06亿单,但这个数据依然无法和之前相比,即便是疫情还肆虐的2020年12月,网约车平台依然有8.1亿单。Tech星球访谈了多位网约车司机和网约车运营平台,他们位于…

日均不到10单,多地对网约车按下“暂停键”

应提高网约车安全门槛在网约车出行市场逐渐恢复的当下,又一地发布了网约车从业风险预警,甚至还按下了“暂停键”。据长沙交通运输微信公众号消息,自5月16日起,长沙市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此前已受理的,按正常流程予以办理。而在这之前,东莞、三亚、温州、济南、遂宁等多地已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醒当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但在网约车日均接单量逐渐减少的同时,新增加的营运车辆数量以及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的司机数量却还在持续攀升。交通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22.9万本、车辆运输证225.0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0%、2.7%。在运力已经饱和的前提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司机加入其中,必然导致竞争加剧,也难以保证每位从业者都能获得足够的订单量。“车子不好开,钱赚不到”张伟已经在杭州开了…

地球上最后的996,在中国?

在互联网上,中国“打工人”似乎在觉醒!抖音博主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码,那就是拍所谓“00后整顿职场”的段子,“00后拒绝加班”、“00后办公桌上摆着《劳动法》”、“00后把老板告上仲裁庭”、“00后下班后拒接老板电话”、“00后把老板怼到哑口无言”、“老板跪求00后不要辞职”……有个长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这些视频都是骗流量的,完全脱离现实。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看了吗?今年3月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48.7小时,环比增加0.8小时,同比增加1.4小时。中国00后工人的基本工资非常低,只能靠加班费来维持生计。这个长辈的说法符合中国国情,但不是全球通用。大家都知道,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人很潇洒,下了班以后直接关机走人。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收入还不如我们的越南人,居然也打出了“反对996”的旗号……越南人工作四小时还摸鱼越南又上了热搜!这次不是越南经济爆表了,而是越南打工人把中国老板“气炸…

首付降至20%!北方第三城,梭哈了

作者:子非鱼新一轮救市大幕,已经进入了高潮阶段,现阶段几乎每天都有城市出台大招。最新的救市城市,是北方第三城青岛。根据青岛晚报披露,青岛市住建局于6月1日正式发布了系统性救市方案《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这份通知包含7条措施,其中就包括最近传言已久的降首付措施。首先我们先了解当下的青岛楼市,是个什么现状。关于青岛楼市去年以来本号写得很频繁,在去年一年中,克而瑞每月公布的主要城市狭义库存量数据排名中,青岛始终位居第一,狭义库存在2400万平方米左右,武汉第二。换句话说,青岛是全国库存第一城。今年克而瑞没有再披露这一数据。进入2023年,一季度青岛跟随大多数中心城市步伐,上演了一波小高潮。但时间只有一个月,也就是3月份。到4月份,青岛的成交量就被打回原形。青岛锐理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青岛商品房签约了7690套,环比下降了45.1%。5月份,青岛新建商品房与4月份…

孙立平:扑朔迷离,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反弹不如预期?

现在的情况有点扑朔迷离。从宏观数据看,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4.5%。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比上月加快4.3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在整个世界经济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即使是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比较低的因素,这个数据也是说得过去的。但问题是,在宏观数据与人们微观感受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差距。实际上,也不仅仅是一般民众的感受,一些专家和机构也认为,经济活动数据弱于市场预期。下面是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的表述:大部分4月经济活动数据均弱于市场预期。虽然低基数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跃升至18.4%,但我们估算的季节性调整后的实际社零环比增速放缓至0.3%。房地产销售改善至同比增长5.5%,但季节性调整后的房地产销售面积较3月环比下降20%。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出口增速也如期减速、尽管基…

民航局:4月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超疫情前水平,较2019年增3.4%

5月16日,民航局召开月度例行发布会,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李勇在发布会上介绍了4月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安全运行方面,李勇介绍,4月份,全行业完成运输航空飞行100万小时,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281.5%;累计飞行40.7万架次,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300.6%。通用航空飞行12.3万小时,环比下降3.9%,同比增长8.1%。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安全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生产运行方面,李勇介绍,4月份,航空运输市场继续稳健恢复,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3.1亿吨公里,环比增长7.3%,同比增长214.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民航旅客运输规模继续回升,完成旅客运输量5027.5万人次,环比增长10.0%,同比增长537.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6%,其中,国内航线旅客运输规模超疫情前水平,较2019年同期增长3.4%;民航货邮运输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完成货邮运输量54.5万吨,环比下降1.4%,同比增长29.5%,恢复至2019年同…

房价猛跌,在韩国炒房的中国人慌了

作者 | 一墨韩国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正在破灭。“去年年初,我的房子还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目前却跌到了370万元。”居住在韩国京畿道的中国人刘念,这样告诉南风窗。刘念所言不虚,近期韩国房市非常不景气,其“泡沫”似乎一戳就破。继2020年上涨4.47%、2021年上涨6.80%后,韩国房价在2022年出现了14年来的首跌:2023年1月16日,据韩国房地产委员会公布的数据,韩国2022年12月房价环比下跌1.98%——而这已是连续七个月下跌了。随后,3月22日,韩国财长秋庆镐在房地产会议上表示,今年公寓、联体住宅等共同住宅的基准房价同比下降18.6%,为2005年实施相关制度以来最大减幅。当地时间2022年3月23,韩国首尔,当地民众在一家房地产中介所查看公示信息同刘念一样,韩国人孔贤淑在首尔房子的价格也遭到了腰斩。虽然孔贤淑将该房的售价下调了15%,但时间都过去一年半了,还是无人问津。“现在没人来看房子,因为他们认为房价还…

如何看待一季度中国经济表现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达到4.5%,超出市场预期(4%),市场对经济恢复形势的判断已从近日讨论的“通缩与否”转为“总体向好”,预期转向偏乐观。事实上,经济运行总体上是连续的,除非有外部重大冲击,如疫情暴发或者地缘政治冲突,引发供需重大变化。看待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要从财政、金融、物价、经济等指标综合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在于:一是过去三年来,疫情突发和反复、房地产和平台经济的波动导致月度间数据的大起大落,即使是经济环比平稳恢复,基数效应也会造成同比的大起大落;二是政策应对尽量靠前发力、集中发力,才能快速提振预期,但这导致从数据看金融、财政前期总量大于后期,比如社会融资规模和专项债发行使用主要在上半年,下半年数据偏低;三是中国经济仍处新旧动能转换期,新发展格局仍在构建,内外需的切换仍未完成,这个过程会导致经济中旧动能的下行、新动能的上行,结构性的喜忧参半难…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