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损失200万牛羊的蒙古国,会不会成为北方的大危机?

北方的邻居——蒙古国这次损失大!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25号的最新消息是损失牲畜200万头只。这个损失到底有多大呢?首先,畜牧业是蒙古国的经济基础。冬季寒冷而漫长,其实每年冬天“白灾”都会冻死牛羊,只不过今年特别严重。其次,据网上资料,2021年底蒙古国牲畜存栏量6734万头只,损失了200万多,也就是大约3%。但由于多数土地被雪盖住,灾害还没结束,天气寒冷、草料消耗完、化雪可能造成洪水等因素,可能造成损失的进一步增加。邻国灾难,千万不要以为事不关己!除了人之为人的恻隐之心,还要看到,自古以来,蒙古草原对整个亚欧大陆都有巨大的影响。如果在古代,草原遭遇“白灾”没吃的,游牧民族的骑兵就要南下劫掠了。拉长历史看,上下五千年,中原王朝都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防御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宋辽金时期的蒙古,大明时期的鞑靼、瓦剌。游牧民族还经常西迁,把…

羽绒服有鸭绒、鹅绒,为什么没有“鸡绒”?

喜欢羽绒服的壹读君|敏敏 陈科蓉这个冬天格外冷,当北风呼啸,冻得瑟瑟发抖时,是时候搬出压箱底的羽绒服了!窝在羽绒服的温暖里,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羽绒服里有鸭绒、鹅绒,却没有鸡绒呢?做不了羽绒的鸡毛鸡毛做不了羽绒,这一点是被国家标准“认证”过的。根据我国《羽绒羽毛》标准(GB/T 17685-2016),羽毛绒被定义为生长在水禽类动物身上的羽绒和羽毛的统称。其中,标称值为“绒子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称为“羽绒”,标称值为“绒子含量”小于50%的称为“羽毛”。常见种类有鹅毛绒和鸭毛绒。也就是说,国家标准直接点明水禽类动物身上的才是羽毛绒,而鸡属于陆禽,所以直接被排除在“羽绒界”外。鸡的演化祖先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南亚地区,那时人类开始驯化红原鸡。红原鸡就是陆禽,擅长在地面上行走,且生活在丛林中,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而鸭和鹅,以及它们的祖先,都是依水而生的。鸭的祖先是…

2023年,中亚形势出现新一轮变化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结合部,是贯通亚欧大陆的枢纽。2023年,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一轮发展变化。新特征值得关注2023年,中亚地区军事安全态势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征。从外部看,中亚地区是贯通亚欧大陆的枢纽,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中亚地缘战略地位愈发重要,该地区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今年以来,美国、欧盟、印度、土耳其、日本等国家和组织,均加大了对中亚地区国家的外交攻势。从内部看,中亚五国此前都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国情相似,多数国家正经历经济社会转型期,在面对域外大国介入地区事务时,实施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通过合作增强整体实力,尽可能多地获得安全保障。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年内,中亚地区安全形势较上一年呈现稳定向好的特点。一方面,域内国家间关系总体向好。前几年,中亚部分国家之间因边界划分和水资源争夺等问题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出现…

网友呼吁成立“淮海省”,是个什么省?

行政划分,在中国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网上,经常有类似的讨论:应该拆分/合并哪个市,哪座城市又将成为下一个直辖市……还有很多网友呼吁,成立“淮海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淮海省”。淮海在哪里?提起淮海,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最先想到的是淮海战役。这场解放战争的三场战略决战之一,正是在淮海地区展开的。淮海战役的中心,是徐州。地理概念上的淮海,主要指的就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及连云港(古称海州)一带的地区。淮海地区现在的淮海地区,实际上分属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既然早已各有各主,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呼吁成立“淮海省”呢?其一,地理依据。如果我们以徐州为圆心,以徐州到连云港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圆圈的范围,大致就是淮海地区。从地理上看,淮海地区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山水相连,道路相接,商旅相通。从人文上看,在风俗习惯、文化认同等方面也是相近的。地理…

“英美称我们是心脏地带,但这不就是边缘地区的意思吗?”

✪ 施越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导读】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中国正在重构自身发展的外部关系和策略,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越来越成为中国对外合作的重心。其中,在地理上与中国西北毗邻的中亚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中国与亚欧大陆腹地联系的陆上通道,又关涉中国的国家安全。然而,与此不相匹配的是,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学术界,对中亚的认知都还停留在浅层。本文试图跳出从外部大国博弈或国内议程出发认知中亚的流行视角,尝试勾勒近代以来中亚地区面临的种种挑战,及其为适应现代国际秩序所做出的努力。对于中亚本土民众而言,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在近代西方塑造和主导的国际秩序下谋求发展。在沙俄、苏联、独立后等各个时期,中亚围绕着现代转型的两大难题——如何参与全新且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分工体系,如何实现民族国家转型和国家建设——做出不同回应。如今,中国的向…

为什么说中欧班列成为稳定国际供应链的重要载体?

编者按2011年3月19日,随着首列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成功开行,中欧班列如今已成为中国与欧洲往来的重要贸易通道。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中欧班列的重要性,丝路新观察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巴经济走廊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谢小青。现将访谈《专稿|为什么说中欧班列成为稳定国际供应链的重要载体?》一稿发表,以飨读者。谢小青 图片/本人提供中欧班列是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时刻表开行,来往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列车。中欧班列作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畅通国际物流供应的桥梁,联通了中国与世界,带动中国制造更好地走向了全世界,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它不仅加强了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而且带动了亚欧大陆两端区域整体发展,造福沿途各国人民。中国对新冠病毒实施“…

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

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一、尊重各国主权。公认的国际法,包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严格遵守,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切实保障。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各方要共同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国际法应当得到平等统一适用,不应采取双重标准。二、摒弃冷战思维。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应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着眼世界长治久安,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防止形成阵营对抗,共同维护亚欧大陆和平稳定。三、停火止战。冲突战争没有赢家。各方应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浇油,不激化矛盾,避免乌克兰危机进一步恶化甚至失控,支…

土耳其致命大地震,会让欧洲人的冬天更难过?

土耳其想做天然气枢纽,欧盟也乐见其成,因为能增加天然气供应。正解局(ID:zhengjieclub)出品根据最新通报的消息,自2月6日遭遇两次7.8级大地震以来,土耳其共发生了1100余次地震。2000年一现的致命地震,已经造成了土耳其17000多人遇难。土耳其遭遇大地震,为何会让欧洲人的冬天更难过?土耳其横跨亚欧大陆,三面环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俄乌冲突后,土耳其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地缘位置和外交战略,左右逢源。一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另一边又与俄罗斯保持紧密的经贸关系。还以“调停者”自居,帮助俄乌两军实现了“俘虏交换”,与联合国一起促成了黑海粮食走廊协议的达成。土耳其意外地成为了俄乌冲突中的“赢家”之一。去年9月,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号”和“北溪2号”管道相继被炸,至今尚未修好。北溪被炸后造成的泄漏事故这也断送了俄罗斯通过北溪管线恢复向欧洲供气的可能性。北溪被炸,…

唐驳虎:冷空气南下广东,如何牵动万里之外的俄乌战局?

核心提要:1. 12月12日开始,较强的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北方,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出现大风降温,局地阵风超过10级。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合肥、武汉、南京、杭州等地最低气温预计跌到-5℃左右。而江浙沪的最高气温也有可能不超过0℃,构成全天都在冰点之下的冰日。2. 亚欧大陆北部再次形成了寒潮挤压形势。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寒潮发生频率在降低,影响我国的寒潮次数总体也呈减少趋势。但气候变暖并没有限制极端寒潮事件的发生。预估结果表明,未来极端寒潮仍然可能在东亚频繁出现。3. 拜全球变暖所致,欧洲特别是乌克兰的冬日已经大幅后推了。在黑海向北吹来的暖湿气流影响下,乌克兰气温也明显偏高。原定11月下旬、12月初的初雪上冻就推迟了一个月,俄乌双方在雨水浸泡的堑壕里苦不堪言,而战局继续胶着。4. 从12月下旬开始,乌东战场终于降到0℃之下,双方又可以大展身手了。这一段东亚寒潮频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世界周刊丨“向东方”的朔尔茨

本周,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正式访问中国。此次访问意味着多个“首次”。这是朔尔茨当选德国总理以来首次访华,他也成为了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来访的G7国家领导人。《经济学家》杂志评价称,朔尔茨本次访华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他的背后则是随同访华的“德企天团”。自动播放“我曾周游全球,从新加坡到阿伯丁,若你问我哪里最美,我就说,是(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从去年起,一首30年前的德语老歌在欧美社交媒体上重新火了起来。尽管这首“TikTok神曲”曾引发过一些争议。但歌中表现的从德国汉堡港出发的水手们环游世界的乐观和“冒险家精神”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确实,美国几年前挑起的“贸易战”和“保护主义”以及持续了2年多的疫情使“全球化”遭遇挫折。也正因为如此,打破旧有藩篱,重新和亚欧大陆的另一端建立稳固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11月2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刊登朔尔茨的署名文章,强调不应与…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