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投降了”!

在国际油价不振的压力之下,沙特改口“投降了”,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1月30日,沙特阿美表示,沙特政府要求公司应维日产持在当前1200万桶,不要进一步将日产提高至此前曾表示的1300万桶。近几月,受美国创纪录的原油产量以及对全球需求减弱的担忧,国际油价已持续走低。减产保油价、增产保份额是OPEC的常规手段,但从历史看,OPEC联盟并不牢靠,多次因保油价还是保份额出现分裂。继去年11月OPEC+部长级会议推迟举行后,安哥拉宣布将退出OPEC,OPEC的内部矛盾日渐突出,成员国都有自己的算盘。中小产油国日子并不好过,很难继续跟着老大哥实行减产,OPEC现在就靠老大哥沙特撑着,但“吃力不讨好”之下,沙特还能坚持多久?沙特进一步限产?去年11月,沙特阿美曾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将不断增长,到2027年,其石油产能将从目前的1200万桶/日增至1300万桶/日。而今日(1月30日)媒体报道,沙特阿美表示,沙特政府要求…

外媒热议COP28“历史性”协议:为摒弃化石燃料铺平道路

参考消息网12月15日报道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2月13日报道称,在经过一夜漫长的谈判之后,12月13日,近200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通过了一项旨在呼吁摒弃化石燃料的协议。该协议文本的焦点对准气候危机的罪魁祸首: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在多年的协议谈判过程中,这些燃料一直是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房间里的大象”。延时阶段达成共识报道称,阿联酋约30%的收入来自石油和天然气,这让许多人怀疑这次会议是否会直接呼吁反对化石燃料。尽管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公开表示强烈反对,但会议还是取得了成果。谈判最后几个小时的问题是,在提及化石燃料的同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动词。最具雄心的国家希望明确“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使用和生产,而不是像大会主席国11日发布的草案中的“减少”——这引发了环保人士和最具雄…

欧佩克+会议据称不会进一步推迟

财联社11月29日讯(编辑 夏军雄)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欧佩克+将继续就2024年石油政策举行会谈,目前定于周四举行的会议不会进一步推迟。欧佩克+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首的国家组成的联盟,该联盟原油产量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的40%。上周,欧佩克在其官网宣布,原定于11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欧佩克第187次大会、联合部长级监测委员会(JMMC)第51次会议以及第36次欧佩克和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ONOMM)推迟至11月30日举行。周二有媒体爆料称,会议可能会进一步推迟,因为各成员国坚持自己的立场,导致谈判很困难。不过,消息人士称:“谈判正在进行中,但预计不会拖延。”报道称,非洲产油国对其产量配额感到不满,是本次欧佩克+会议推迟的主要原因。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反对因生产能力调低他们2024年的产油配额。近年来,非洲石油出口国一直在努力应对投资不足、运营中断和油田老化等问题。在今年6月的会…

多个OPEC+国家开始执行石油减产计划,合计减产116万桶/天

(观察者网讯)据俄罗斯塔斯社5月1日报道,OPEC+部分成员国已从5月开始执行石油减产计划,本轮减产将持续到2023年底,预计石油产量将减少116万桶/天。OPEC+此前发表声明称,减产是一项“预防性措施”,旨在维持石油市场稳定。俄罗斯塔斯社报道截图报道称,OPEC+在今年4月2日宣布,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阿曼和加蓬将总共减产115.7万桶/天。由于俄罗斯还宣布把3月份减产50万桶/天的措施延长至今年年底,因此俄罗斯、科威特等减产国家媒体在统计时认为,本轮实际减产166万桶/天。OPEC+是由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联盟。去年11月,OPEC+宣布了新冠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石油减产措施,将石油产量削减200万桶/天。加上从5月开始的本轮减产,OPEC+的石油减产总量已经达到366万/天,相当于全球需求的3.7%。该组织在声明中称,减产是一项“预防性措施”,…

西方决定对俄石油限价 克宫制定反制措施

据俄新社5日最新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称,对于西方对俄石油设置价格上限,俄方正在制定反制措施。佩斯科夫,资料图报道称,佩斯科夫说,“反制措施正在制定中。当然,有一点显而易见——我们不会承认任何(价格)上限”。他还说,西方国家的这一决定会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另据塔斯社报道,佩斯科夫还说,俄罗斯经济有潜力来保障满足特别军事行动中的所有需求,对俄石油价格设置上限不会对此产生影响。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价格上限的决定5日生效。对此,俄方表示,对俄石油限价破坏市场规律,将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而乌克兰则嫌西方对俄石油限价过高,不足以对俄经济造成损害。俄罗斯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乌克兰危机今年2月升级后,欧盟同美国一道对俄罗斯施加严厉制裁,试图打击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但同时导致欧洲能源供应紧张、价格飞涨。俄…

西方决定对俄石油限价 克宫回击:正制定反制措施

据俄新社5日最新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称,对于西方对俄石油设置价格上限,俄方正在制定反制措施。佩斯科夫,资料图报道称,佩斯科夫说,“反制措施正在制定中。当然,有一点显而易见——我们不会承认任何(价格)上限”。他还说,西方国家的这一决定会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另据塔斯社报道,佩斯科夫还说,俄罗斯经济有潜力来保障满足特别军事行动中的所有需求,对俄石油价格设置上限不会对此产生影响。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价格上限的决定5日生效。对此,俄方表示,对俄石油限价破坏市场规律,将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而乌克兰则嫌西方对俄石油限价过高,不足以对俄经济造成损害。俄罗斯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乌克兰危机今年2月升级后,欧盟同美国一道对俄罗斯施加严厉制裁,试图打击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但同时导致欧洲能源供应紧张、价格飞涨。俄…

不断找茬儿,这场最“壕”世界杯究竟哪里惹了西方世界?

西方的批评更多地反映了西方自身的狭隘和偏见。世界杯正在卡塔尔火热进行中。而从卡塔尔赢得2022年世界杯主办权的那一刻起,就不断有西方媒体批评卡塔尔举办世界杯的“能力和资格”。相关争议,到底是西方根深蒂固的偏见,还是西方不能接受由一个中东阿拉伯国家主办如此重大的赛事?渴望摆脱“土豪”人设为举办本届世界杯,东道主卡塔尔投资了约2200亿美元用于场馆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总额超过此前八届世界杯投资总额。巨额投入既是卡塔尔等海湾国家“土豪”行为逻辑的体现,也是其致力于提升国家形象和扩大国际影响意图的反映。在海湾地区盛传一则关于卡塔尔前任埃米尔哈马德的故事,虽无法证实,但并非没有事实基础。相传哈马德在英国留学期间,常被问到来自哪里,当提到卡塔尔时,几乎没有人知道。当时的卡塔尔,虽然已经因为石油收入而富甲一方,但领土仅有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仅15万左右,影响力和知名度都不…

“地位今非昔比” 沙特王储突然取消访日

《日本经济新闻》11月23日发表题为《沙特重新成为“石油支配者”》的文章,作者是该报编委岐部秀光。全文摘编如下:俄乌冲突引起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物价高企,也给中东的地缘政治带来了未曾预料到的变化。沙特凭借巨额石油收入和多余产能重新成为“石油市场的支配者”。随着沙特在经济、外交领域的存在感不断上升,实权人物、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也对其强权统治更添自信。原本定于11月19日访日的穆罕默德王储突然中断行程。虽然安排了与岸田文雄首相的会谈和商务会议等活动,但还是在访问开始的两天前突然宣布“计划有变”,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大伤脑筋。本该在结束对印尼、韩国、泰国的访问后来到日本的王储却在20日现身卡塔尔世界杯的揭幕战现场。据相关人士透露:“没人敢向王储进言,据说是他本人认定此次对日本的访问是没有必要的。”由于涉嫌2018年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穆罕默德王储一度…

美议员因“欧佩克+”减产鼓动报复 美前官员:沙特等国并非美附属国

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外的标志。(资料图)海外网10月10日电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月9日发布一篇题为《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不是美国附属国》的评论文章。作者表示,沙特阿拉伯等一些国家组成的“欧佩克+”决定减产“确实让美国受伤”,但美国应该认识到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它们并非美国的附属国。沙特等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共同宣布减产石油的决定,在美国引发了很大恐慌。对此,曾在美国联邦政府中担任白宫中东特使的杰森·格林布拉特称,虽然“欧佩克+”的决定确实让美国受伤,但不能忽视的事实是,这些国家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家都有宏大的转型计划,美国无权迫使这些国家搁置自己的计划,并以折扣价把宝贵的资产卖给美国。对于一些民主党议员因此鼓动对沙特及阿联酋实施报复性措施,并称相关国家的决定是“针…

拜登再度发表困惑言论:没人敢惹拜登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0月5日报道,在访问佛罗里达州调查飓风“伊恩”造成的破坏期间,美国总统拜登在与当地市长进行看似轻松的谈话时,被麦克风记录下了一句脏话。报道称,拜登对迈尔斯堡市的市长墨菲说,“没人敢惹拜登”(No one fucks with a Biden)。墨菲则回答道:“是的,你说的对。”对此,今日俄罗斯(RT)借网民的留言进行讽刺:欧佩克除外。据报道,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宣布将每日原油总产量上限削减200万桶后,拜登称对这一“短视决定”感到失望。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