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正在告别“城投之城”

二十年如一梦,重庆这座昔日“城投之城”所经历的辉煌和曲折,是理解当下经济的好教材。撰文丨关不羽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即“47号文”)约束地方基建,列出了12个债务高风险省份的名单,西部地区占了7席,重庆赫然在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庆都是“西部崛起”的明星,“八大城投”的江湖威名如雷贯耳,大举债配套大基建的大开大合,创造了GDP增速连连两位数的奇迹。它因此引来众多效仿者,开启了我们经济十余年的“城投时代”。当下我国经济中很多流行元素,就是从这座“城投之城”起步。01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座直辖市。然而,这座西南工业重镇并未如预料那样,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次“升格”多少有些“生不逢时”。重庆的经济底子是国防建设时期打下的,国有比重高达80%,大而不强,“国企病”很重,不良资产率很高。启动经济的“第一桶金…

正在“化债”的贵州,曾分管金融的副省长落马了

(图片来源:pixabay)几天前,我和小伙伴一起打卡了一家贵州餐厅,讲真,贵州美食藏在深闺,好多人不了解它的美味,亟待吃货们去发掘。之所以会选择贵州菜,可能和最近贵州的新闻出现频率太高有关,贵州两字经常过耳,下意识就这么选择了。4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原常委、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秦如培,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秦如培虽是在广西任上被查的,但他2018年才调任广西,当时他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但仅仅三年后,他就卸任党委常委和常务副主席职务,仅保留自治区副主席、党组成员职务。又过了一年多,他连副主席职务也没了,以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身份兼任国资委党委书记。这一不常见的职务安排,曾让人们议论纷纷,如今终于有了答案。细看秦如培的从政履历,还得从他在贵州的经历说起,毕竟他在贵州“深耕”三十五年之久,贵州的角角落落都有他的影子。比如他和已…

财政部回应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记者问:4月10日,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请问财政部对此有何看法?答:很遗憾看到惠誉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前期我们与惠誉评级团队进行了大量深入沟通,报告也部分反映了中方的看法。但从结果看,惠誉主权信用评级方法论的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对推动经济增长、进而稳定宏观杠杆率的正面作用。长期看,保持适度的赤字规模,用好宝贵的债务资金,有利于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最终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主权信用。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统筹兼顾支持经济发展、防范财政风险和实现财政可持续等多重目标,根据形势变化,统筹需要与可能,科学合理安排赤字规模,保持赤字率在合理水平。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

贵州拟再发逾215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累计规模逾2803亿元

3月11日,贵州省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文件显示,其拟于3月18日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215.614亿元。这是贵州自2023年10月以来第6次披露拟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已发行及拟发行规模合计2803.9974亿元。截至目前,全国披露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总额已达14627.1274亿元。不同于普通再融资债券的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特殊再融资债募集资金用于置换地方隐性债务。上述文件显示,贵州本次拟发行的215.614亿元中,包含再融资一般债券103.7579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111.8561亿元,品种为记账式固定利率付息债,将用于偿还存量债务。文件显示,截至2023年底,贵州全省政府债务余额15124.6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8231.34亿元,专项债务余额6893.35亿元,较全省政府债务限额16171.55亿元低1046.86亿元。这是贵州自2023年10月以来第6次披露拟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2023年10月13日、2023年11月6日、2023年11月17日、2023年12月…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严防新增债务风险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提升处置效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

贵州绥阳版“以刑化债”:刑拘3人、或打算少给1个亿

近日,贵州女企业家马艺珈伊向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讨要工程款被捕事件,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而类似的事件,在遵义市绥阳县同样上演。据福建凯灏投资有限公司反映称,他们被拖欠的工程款是1.6亿元,该债权历经最高法、贵州省、遵义市三级人民法院的裁判,还有与县交通局签订的长达两年多却消极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凯灏公司两名技术员和一名现场主管先后被刑事拘留。通过谈判得知,绥阳版“以刑化债”目的,或许是打算少付1个多亿的工程款。目前,两名技术员因县检察院不予批捕而被释放,现场主管则被逮捕关押至今已长达三个多月,理由是“县交通局被合同诈骗”,还涉嫌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法院判令绥阳县支付1.9亿及利息2019年10月8日,原告福建凯灏投资有限公司、中冶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向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诉称:2014年4月30日,原告福建凯灏公司与被告绥阳县政府商谈贵州省省道S101项目改造工程,2014年11…

贵州女企业家讨薪2亿后续,意料之中的反转,你以为她是省油的灯

这两天贵州女企业家讨薪2.2亿元被以寻衅滋事罪逮捕的消息传的满天飞,网上各种博主纷纷转载,言语中大有天塌地陷之势,好像明天太阳都升不起来了。马某看看这些文章都是在刻意煽动情绪,把一件只有单方面发声的事件就轻易的定性,黑暗、正义等等字眼搅动舆论。我想说这些作者,你们可以停下了,六盘水水城区办公室已经对此事做出通报解释,意料之中的反转来的及时又准确。回顾整个事件,《中国经营报》发布的这篇文章起了很大的作用。女企业家、少数民族、寻衅滋事、以刑化债、不欠农民工工资、被打伤,各种buff叠满。张口闭口都带着buff代理律师也是出面危言耸听,说网友们看到这条视频的时候自己可能已经被六盘水迫害牺牲。律师危言耸听办公室的通报中已经表明,10个项目已经审计了8个,11775万已经支付了11538万元,剩下237万可能是质保金之类的。平均下来一个工程不到1500万。未审计的2个项目按工程资料金额约4500万…

针对水城通报“女企业家讨工程款被批捕”的6点疑问

昨天,关注到中国经营报报道的《女企业家讨工程款陷“寻衅滋事”被批捕,过亿债务政府只愿给1200万》。鉴于舆论铺天盖地,料到官方肯定要出通报。果不其然,今天凌晨,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政府发布了“蓝底白字”的《情况通报》(详见文末)。这篇通报,我仔细拜读了,内容大概能够总结成两点:一是,政府欠女企业家钱,没欠2.2亿那么多。10个项目中,8个已经法院判决或审计,按照判决或审计的金额,已经还得差不多了。没有判决审计的项目,也还了大多数。二是,企业家马某等人存在定位跟踪他人,在网络上恶意炒作、张贴大字报等行为,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寻衅滋事,罪有应得。虽然此案与我并无关联,但看到这个情况通报,心中疑虑比起昨天,反而更多了。作为法律人,我在此提出以下六点疑问:1. 被曝光“以刑化债”的,正是水城区政府;发布情况通报的,也是水城区政府。如此自查自纠,运动员亲自做裁判,难免有…

国务院部署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释放什么信号?

国务院对进一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有了新部署。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经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为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会议称,要坚持改革创新,强化配套政策支持,持之以恒攻坚推进,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要强化源头治理,远近结合、堵疏并举、标本兼治,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去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此后在财政部等推动下,20多个省份相继发行了约1.4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来偿还存量政府债务,实现展期降息,缓释风险的作用。在中国人民银行等推动下,金融机构与融资平台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分类施策化解存量债务风险。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

终于要拔除无效基建这颗毒瘤了!

只有戒断盲目扩大基建投资的毒瘾,中国经济才能重回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给“化债大省”划下了基建红线近日,国务院向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发布一份通知,要求全国12个省市推迟或停止目前使用投资不到一半的项目建设。上“黑名单”的是东三省,西北的内蒙、甘肃、青海和宁夏,西南的贵州、云南和重庆,以及天津、广西。按照通知要求,交通基础设施、楼堂馆所均属“不得新建”范围。城市燃气、排水、供水、供热以外的市政基础设施和棚户区改造项目等,列为“严控新增”。一些中央政府已批准的项目,例如经济适用房项目则不在此次停建项目的范围内。通知还要求,被点名的地方政府压缩投资完成率超过50%项目的投资规模。列入名单的十二省市都是债务负担很重的“化债大省”。国务院要求这些省市应尽一切努力将“债务风险降至中低水平”,达到削减债务的目标后才有望重启地方基建。简而言之,就是给“化债大省”划下了基建红线…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