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披露!澳军舰机滋事挑衅,中国军队外逼驱离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达乔】“澳方所言颠倒黑白,倒打一耙,我们对此坚决反对。”对于澳大利亚国防部6日炒作所谓中国军机“拦截”其舰载直升机一事,中国国防部7日这样回应道。中国外交部当天也表示,澳方军舰机打着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旗号,蓄意抵近中国领空滋事挑衅,危害中方海空安全。出于警告提醒目的,中国军队在现场采取了必要的处置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澳此举发生在美澳日菲四国防长会谈之后不久,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两者之间有一定关联,澳此举很可能是在执行美澳日菲“小分队”达成的遏华任务分工安排。澳国防部6日发布的声明称,澳防空驱逐舰“霍巴特”号4日在黄海国际水域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期间,一架从“霍巴特”号起飞的“海鹰”直升机遭到中国军机拦截。声明提到此次没有人员受伤、澳直升机未受到损坏,但称中方发射干扰弹是“对(澳)飞机和…

外交部新闻司新增一名副司长林剑,此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

3月1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外交部网站显示,外交部新闻司新增一名副司长林剑。目前,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由部长助理华春莹兼任,副司长为汪文斌、毛宁、胡键、蒋小燕、林剑。其中华春莹、汪文斌、毛宁三人为外交部发言人。据公开资料显示,林剑1995年从武汉外国语学校毕业,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被外交部选派到丹麦留学,后被派往驻丹麦大使馆政治处。此后,他还担任过驻波兰使馆政务参赞、外交部欧洲司参赞,此次履新前他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月薪上万招不来人?国内两大行业陷入“用工荒”,年轻人为啥不干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学历是大学生下不来的高台,也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之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一位2022级硕士毕业生,当着全校师生说出了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我没有考上大学,那么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去当服务员。无数人眼中的高材生,竟然“嫌弃”自己的高学历,这种行为虽然看起来有些凡尔赛,但是却真实反映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大学生们的这种就业困难与常人所理解的不同,在他们眼中,自己寒窗苦读数十年考取的学历,绝对不能用来从事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有两个行业即便工资月入过万,却也纷纷陷入了“用工荒”,这是因为很多年轻人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意从事这些工作。并且马上就过完年了,也有不少年轻人甚至已经踏上了前往他乡打工的路途,那么这两个出现“用工荒”的行业都是哪些呢?建筑行业近年来,建筑行业发生的转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江南Style”2.0,“科目三”火爆全球有什么启示?

核心提要1. “科目三”风靡全球,在社交媒体上掀起热潮,有人追捧其为“华流顶流”,有人群嘲其“俗不可耐”,但上述两派都囿于民族国家视野,未能看破其背后的爆款密码。“科目三”的爆火与前顶流《江南Style》有着“异曲同工之妙”。2. 全球爆款的背后都共享着极为相似的视听语法与传播公式:一为电子舞曲,结构简单、节拍强劲,可轻易统合各类音乐风格;二为社交媒体舞蹈,舞步独特、招牌动作易模仿。这使得文化消费者在模仿、恶搞中“反客为主”成为文化生产者与传播者,在数字时代形成一种新的全球流行文化生产与消费模式。3. 中国文化顺利出海,或可从韩流先锋K-Pop获得启发。字母K并不简单与“韩国性”和“全球性”相捆绑,而是在实践中彼此渗透,互为一体两面。中国文化的出海,需摆脱“活化石”式的静态文化观,“卸下包袱”、轻松上阵,突破“界域”,拥抱更广阔的世界。作者丨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教授 …

中国龙翻译成“Dragon”还是“Loong”?网友吵开了

甲辰龙年到,关于“龙”的各种话题也越来越热,龙年的“龙”到底该英译成“Dragon”还是“Loong”?网友们开始了争论。“Loong”从哪里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彭萍教授介绍,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什曼在自己的著作里提到了中国的龙,当时的注音用的就是“loong”,但他后面解释的时候依然使用了“dragon”这个词。为啥以前把“龙”译成“Dragon”?彭萍教授介绍,在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里就有dragon这个词,从外形上观察,马可·波罗认为中国建筑上的龙和西方的dragon这个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后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出了史上第一部《华英字典》,里面就将龙译为了dragon,这部《华英字典》的影响非常深远,“Dragon”这个词一直延续了下来。中国龙和西方龙有什么区别?专家介绍,英文单词“Dragon”所指代的龙,指的是欧洲神话中的一种虚构动物,体格庞大,形象凶悍。而中国传统文化中…

从戴高乐到马克龙,法国为何敢为人先?

◆2023年4月6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步入北京人民大会堂。文/王朔(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编辑/漆菲与中国往来频繁的大国中,法国不是最大的经贸伙伴,也非最亲近的战略伙伴,但却是极为特殊的存在。◆中法建交被时人称为“外交核爆炸”。60年前,法国突破阻力,率先与新中国建交;60年间,两国关系虽有起伏,却始终维持着难得一见的平稳状态;60年后,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高调来访,释放对华善意,以中法关系友好带动中欧关系向好。2024年,中法两国迎来建交60周年纪念,并同步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双方都为这个特别的年份投注了巨大心血,彰显出对这份友谊的重视。如何理解法国的独立自主?中法关系在几十年相处过程中,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双方基本实力地位和对世界的看法都在发生变化。两国的相处模式、合作重点乃至关注的事务不尽相同。最近在总结中法关系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

北大、清华进校门仍需提前7天预约,专业人士:违法

从去年年底开始,北京很多高校陆续对社会公众开放校园。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规定无需预约,拿身份证即可直接进校参观、健身,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仍规定,进校需提前7天预约。专业人士认为,该做法并不合理,也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原则相悖,希望两校能为普通人进校提供便利。清华北大进校需提前7天预约,引公众不满1月18日下午,北京大学东门口热闹如集市一般,来此打卡、拍照的人络绎不绝。有拍集体照的,也有一家人来此拍照留念的。不过,拍完照,打过卡,众人随即离去,几乎没见有人拍照后进入校园。赤焰新闻询问得知,人群中有来自湖北、江西、福建等地的,也有一些附近的居民,他们都想进入校园,但却无法进入。“既然到北京大学了,肯定想进校园里看看,感受一下这所百年名校的风采。但北大规定,进校园需提前7天预约,此前我不知道有此规定,现在预约也来不及了,后天我们一家就要回老家了…

西班牙语文学翻译家、《堂吉诃德》译者董燕生逝世,享年86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原西班牙语系)西班牙语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西班牙语文学翻译家、西班牙语教育家董燕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董燕生 南方都市报 图公开资料显示,董燕生,男,1937年6月24日出生于北京,汉族。1956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1960年留校任教,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1987年任西班牙语系主任,1996年成为国内首位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9-1990年、1998-1999年先后在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2008年退休。在职期间,他还曾任中国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教学研究会理事。2007年,当选亚洲西班牙语语文工作者协会主席。董燕生是中国西班牙语教学模式的重要奠基人。他编著了多部西班牙语教材,成就卓越,为中国高校西班牙语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

大学校园开放,为何社会抱有更多期待?

1月1日,“行在清华”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我校师生员工畅行北京大学校园的通知》:近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校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自2024年1月1日起,两校师生实现畅行互通。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开放一直是热门话题。此前北大一名教师“跨栏”进出学校并呼吁改变门禁制度,更是引发广泛讨论。大部分人认为,是时候让大学回归开放常态了,以管理之便为借口关上高校大门,与大学兼容并包的精神相违背。也有部分人认为,开放应该有序,保障教学秩序是高校的首要职能。事实上,许多高校已经响应了社会呼声,率先做起了开放表率。据报道,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此前已发文,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证进入校园。此外,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于近日面向公众开放了校内冰场,冰场上已能看到市民冰上嬉戏的身影…

多所高校官宣“开园”,还有大学开放了大冰场

连日来有关“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问题持续引发关注元旦小长假前夕继北京大学之后清华大学也发布消息探索工作日校园开放逐步实现常态化开放2023年12月29日,据“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从元旦假期开始,清华大学将进一步有序推进校园开放。同时,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此前已发文,明确向社会开放校园,社会人员可通过预约、登记入校或直接刷身份证进入校园。多所高校官宣“开园”各高校对于访客入校的时段、开放区域等规定各不相同,务必提前了解各高校管理规定。中国人民大学为尽可能满足社会人员的入校需求,实现校园有序开放,中国人民大学自2024年1月1日起,将开通社会人员线上自行登记入校系统。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外人员持本人实体二代居民身份证,经闸机刷脸完成人证核验后即可入校,无需通过校内师生预约。北京理工大学校外人员进入…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