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还要更多的航母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本周,“福建”号航空母舰进行了首次海试,向入役又迈出新的一步,这毫无疑问是提气的大事。海试消息一出,办公室里的老几位都在祝贺我,说本期军评的选题不必头痛了,但我并没有轻松之感,毕竟关于“福建”舰,能想到的方方面面似乎大家都已经聊过了,还能说些什么呢?年纪大了就喜欢回顾当年,10多年前刚到观网工作的时候,正赶上“辽宁”舰入列,当时报刊杂志和网站的航母热比今天可是热多了。当时写了一篇发表在《社会观察》杂志上的文章,大概意思就是谈航母对于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来说的意义,其中一个论点就是苏联由于经济问题,发展大海军主要是出于全球争霸的考虑,但这个国家并没有不可或缺的海上生命线,因此苏联海军和联共(布)就航母的价值和意义一直反反复复在考虑。而且,这种反复还不是说经济好了,有钱,咱造航母,经济不好了,没钱…

为什么我们还要更多的航母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本周,“福建”号航空母舰进行了首次海试,向入役又迈出新的一步,这毫无疑问是提气的大事。海试消息一出,办公室里的老几位都在祝贺我,说本期军评的选题不必头痛了,但我并没有轻松之感,毕竟关于“福建”舰,能想到的方方面面似乎大家都已经聊过了,还能说些什么呢?年纪大了就喜欢回顾当年,10多年前刚到观网工作的时候,正赶上“辽宁”舰入列,当时报刊杂志和网站的航母热比今天可是热多了。当时写了一篇发表在《社会观察》杂志上的文章,大概意思就是谈航母对于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来说的意义,其中一个论点就是苏联由于经济问题,发展大海军主要是出于全球争霸的考虑,但这个国家并没有不可或缺的海上生命线,因此苏联海军和联共(布)就航母的价值和意义一直反反复复在考虑。而且,这种反复还不是说经济好了,有钱,咱造航母,经济不好了,没钱…

凤凰晚报|87岁王德民被称“最帅院士”:我可能就是“花岗岩”脑袋

每日人物【87岁王德民被称“最帅院士”:我可能就是“花岗岩”脑袋】“我可能就是‘花岗岩’脑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德民,被称为“中国最帅院士”,然而颜值却是他最不值一提的标签。刚毕业的他放弃留校机会,毅然奔赴大庆油田;87岁不减风华,他坚持为祖国开采更多石油。面对源自颜值的赞誉,他笑称,还是多谈科学吧。>>详情【花1万块游7国的女生,凭什么被网暴】“未成年”“穷游”“跨越亚非欧三大洲”,这些在李易珂看来无比平常的标签,以一种粗暴的方式被网络组合加工后,让她第一次体会到了成为数亿人焦点的炙热。成名的副作用随即显现。原本充斥着好奇的评论区,突然涌入莫名的谩骂,她经受的指控包括但不限于“造假”“陪睡的旅游媛”“下一个猫一杯”。李易珂说,在我觉得要找律师介入的时候,我的一个同龄粉丝跟我分享了她的心声。她说自己被鼓励到了,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做到她想但是不敢…

“世界级名校校长告密,既可怖又可悲”

4月23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专栏作家保罗·巴特勒的评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致力这一原则:保住她的工作》,文章谈到,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沙菲克为了保住校长职位,避免重蹈哈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覆辙,在众议院听证会上声称“教职工如果在我的眼皮底下发表了越界的反犹太主义言论,将承担相应的后果。目前我这已经有五个案例,他们要么被赶出教室,要么被开除”。还在听证会后,让警察进校园,清理抗议学生的帐篷,逮捕了100多名哥大学生。凤凰网“天下事”编译如下(文章部分有删节):4月16日,在国会作证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米努什·沙菲克(Minouche Shafik)坚定地遵守着一项原则:保住她的工作。一所世界级名校校长针对学校教授去告密,这一奇观既令人恐惧又让人感到可悲。打击美国大学的反犹太主义确实紧迫,但一些保守派正在利用它达到不同目的:更广泛地控制美国高等教育。对于关注“…

直击在北极训练的美军特种部队:重点转向应对大国冲突

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 “北极可能是所有军队行动时见过的地形最崎岖、气候最极端的地方,即使是最常规的任务,也可能是一个要人性命的威胁。”美军海豹突击队队长比尔·加拉格尔上尉表示。随着美国加速对蕴藏丰富资源的北极地区的争夺,五角大楼已大幅增加对北极战争形态的关注。美国海豹突击队、“绿色贝雷帽”部队、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等在阿拉斯加广袤的荒野中开始接受数不清的压力测试。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近日刊发记者亚历克斯·霍顿、萨尔万·乔治斯撰写的现场报道《在北极,美国突击队员展开大国战争》,详细介绍美军特种部队如何在北极极端条件下开展训练。全文摘编如下:对于外行来说,这感觉像是在发疯。在8000英尺(约2438米)高空,六名海军海豹突击队员即将跳伞进入马莫特湾,那里的水温仅比冰点高一点点。他们的充气艇首先出舱,从MC-130运输机的斜坡上隆隆下滑,然后…

潮平两岸阔——马英九大陆纪行

2024年4月1日下午,马英九乘坐的中国南方航空CZ-3088班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和他一同到访的是 “大九学堂”的20名青年学子。作为世界的十大海峡,台湾海峡受到的关注程度绝对是名列前茅,这不仅仅是出于自然和经济的考量,更为重要的是,围绕着这180公里的海峡,各方的博弈从未断绝。尤其是在2016年开始,台湾海峡风浪频现,这不仅牵动着两岸民众的心,也吸引着世界的关注。2023年3月底,马英九到大陆祭祖、参访,这是他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时间来到了2024年,他再一次启动了大陆参访行程,这一次他把时间定在了4月初,这个季节,台湾海峡洋流稳定、风浪平稳 。当天一到深圳,马英九就率团参访了大疆和腾讯两个高科技企业,随后下榻在深圳五洲宾馆,这间酒店是大陆为迎接1997年香港回归所建,目前是深圳市乃至于广东省外事接待重要场所。对于马英九来说,在广东参访最重要的一站就是中山市,因为这里有孙中山故居。…

马英九24年献血184次是否真实?我进行了邮件求证

文/庄时利和 凤凰网《CC情报局》特约专家我曾写信求证马英九24年献血184次是否真实近期,马英九到访大陆,让我想起十多年前关于他献血的故事。2012年,中新社等国内多家媒体发表的文章称:马英九24年献血184次 相当于76瓶矿泉水。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吹牛吧?简单计算一下,按照中国台湾地区的献血标准,单次献血250ml,184次就是46升,而一名正常男性大概有4500ml血液,马英九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换了10次。作为一个好奇心比较强的人,我在网上查到了台湾血液基金会的联系方式,然后就写了一封邮件发了过去,我想问下马英九说的献血一百多次是否属实。其实我一开始已经做好邮件石沉大海的准备了,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收到血基会的回信了。回信抄录如下:敬启者您好:有关您所提马英九捐血次数的问题,谨说明如下:1.捐血方式可分为捐“全血”与“分离术”两种,捐全血男性一年可捐1500cc,女性一年可捐1000cc,捐血250c…

海葬、树葬、草坪葬…推广生态安葬还存哪些难题?

新华视点|海葬、树葬、草坪葬……推广生态安葬还存哪些难题?海葬、树葬、草坪葬、鲜花葬……近年来,回归自然的生态葬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清明节前夕,“新华视点”记者在天津、陕西、江苏等地采访发现,生态安葬正被更多人接受,但同时,由于传统观念、墓园经营方式和成本等原因,推广生态安葬仍需进一步破题。接受度越来越高清明节前夕,来自贵州贵阳的张志强带着亡妻骨灰与儿子一起来到天津,参加骨灰撒海活动。张志强的妻子从小在贵州大山里长大,对大海有特殊的向往,她生前提议两人去世后都用海葬的方式安眠。“现在妻子和大海融为一体,以后我们看到大海都能想起她,这也是一种祭奠方式。”张志强说。2024年清明节前夕,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海葬准备工作。新华社记者尹思源 摄越来越多的人作出和张志强夫妇同样的选择。仅天津一地,自1990年以来已举办骨灰撒海活动459期,累计撒放骨灰2.6万余具。2016年,民政…

扎堆抛售的海景房,白送都没人要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诗人海子在上世纪80年末写下了这句诗时,应该不会想到,自己会意外造福三十年后中国所有沿海城市的房地产。碧海、蓝天、清风、浪涌,一直以来,海景房因其别样的环境一度是无数内陆人的理想港湾,也是居住和投资的大热之选。然而,随着房地产的降温,海景房市场却首当其冲,接连崩盘。曾经的港湾明珠,究竟经历了什么,成为了如今的海边鹤岗?而曾经疯抢的海景房又为何成了房地产倒下的第一批多米洛骨牌?没有什么能比海景房更能代表中国房地产的狂热时代了。除去刚需,中国房地产最大的诱惑力便是它的噱头和投资性。而海景房,就是噱头最多的房型。在大众的想象中,海景往往意味着漂亮的景色、湿润的空气以及温暖的气候,这是北方内陆居民梦想中的生活。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三亚如此吸引东北人的缘故。因此,当这些噱头排排坐的时候,就更方便编排出一连串诱惑买房的理由。比如之前网上就流传…

“最后一个铁肺人”因感染新冠去世!曾创多项世界纪录

文/刘树备 凤凰网《CC情报局》特约撰稿员核心提要:1. 3月11日,被称为“铁肺人”的传奇脊髓灰质炎幸存者保罗·亚历山大,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享年 78 岁。他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认定为在“铁肺”中存活最久的人。保罗的疾病源于1952年美国特大脊髓灰质炎疫情,当时造成数万人感染瘫痪,千余人去世。他感染后只能依靠“铁肺”呼吸机生存。后来,保罗学会自主呼吸,获得了法律学位,还成为出版书作者。在大学期间,他与一位名叫克莱尔的同学订婚,但由于克莱尔父母反对而取消。2. 2015年,“铁肺”出现问题需要维修,但是这类呼吸机早已停产。不愿意使用现代呼吸机的他,转而向网友求助。获得帮助后,他的“铁肺”机器得到一定维修,但部分零件仍未齐全。3. 上世纪20年代,美国发明了“铁肺呼吸机”来维持患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呼吸,但仪器价格昂贵,没有大范围推广。1952年,美国研发出第一支小儿麻痹症的疫…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