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界的一面旗帜”走了

从抗战烽火中走过品尝过亡国恐惧的严文明用一辈子去探索和解释中华文明2024年4月14日,是中国考古界的悲伤一天。当晚,一些考古界人士开始在朋友圈转发视频,配以心碎的表情符号。视频中,一位老者面目清瘦,眼窝深陷,而目光炯炯,嘴里讲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等概念。年岁似乎榨取了他所有多余的皮肉,剩下干瘦筋骨,如叶芝的一句诗——“萎缩成真理”。当天20时13分,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逝世。2015年,严文明在家中留影。摄影/韩建业92岁的严文明,出生于1932年,从事考古71年。他担任过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去年被“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授予终身成就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考古学家。北京大学称,严文明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面旗帜。比他小6岁、相识66年的考古学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大顺说,严文明或许是中国考古学理论大师的最后一人。在他身后…

山西最小地级市,死磕无人驾驶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王晴发自山西阳泉值班主编 | 赵靖含每一版本的《三体》播出,阳泉都会与有荣焉。这个山西省最小的地级市,孕育出了刘慈欣和他的旷世之作。科技圈的名人李彦宏,也在这里出生。但很少有人认真地去感受阳泉。这座太行山下的小城,其实远不止是“大人物的背景”那样简单。4月,桃河边的花濛濛开了。一同拼车回阳泉的客人拉开车窗,说,还是我们这舒服。另一位说,是了。窗外的风吹进车内,客人又补充道,这空气,一闻便是回来了。四周隐隐透着一股火的味道,几乎能闻到能源就在身边流动。而这座城市的时间似乎静止在某个时刻。沿河而设的医院、小区、宾馆,还留着许多老工业城市的痕迹,功能名称前带着厂名。正值饭点,餐馆内却冷落。吃饭的人和老板大多相熟,点了碗糊嘟,耐心等着,不时陷入对过去的追忆中。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的娘子关火车站/图源:视觉中国“曾经,阳泉被称为小上海。”不…

92岁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逝世,去年获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

红星新闻记者4月14日深夜获悉: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于当晚去世,享年92岁。严文明1932年出生于湖南华容,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后留校执教,曾担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系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严文明生前近照严文明从对仰韶文化的卓越研究入手,对全国范围新石器时代做了综合深入考察,建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分期和谱系框架。他用哲学家的思辨和诗人的眼光洞悉了中国史前文明的结构美,提出了“重瓣花朵”的论断,说出了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他倡导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研究方法,并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化,是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领导者。他的著作《仰韶文化研究》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部著作获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2023年12月15…

积石山4000年前的大地震引发了大禹治水,建立了中国?

核心提要1. 按烈度7度设防的积石山遇到了8度甚至9度烈度的地震,绝大部分建筑(包括村民近年来新建的房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近年来,积石山县大面积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这次地震灾情凸显持续提升农村房屋抗震能力的紧迫性。2. 据史料记载,大禹在一个叫“积石”的地方疏浚黄河,而这与积石山正好同名。积石山县域北端的黄河对岸是青海民和县官亭镇,这有跨越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青铜时代早期,以齐家文化中晚期为主,兼有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内涵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喇家遗址。3. 齐家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喇家遗址是齐家文化的一处中心聚落,遗址规模在史前聚落遗址中相对较大。这里出土了面条、石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说明这里已形成一定形式的礼乐制度,这反映出喇家遗址可能是齐家文化的权力中心 。4. 学者们对于引起喇家遗址聚落毁灭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遗址发现了地震塌陷遗迹和地震裂缝,震后…

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首次颁给中国人

2023年12月15日,上海。“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将“终身成就奖”授予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严文明先生近照终身成就奖,作为世界考古论坛颁发的最高荣誉,专门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享誉盛名、学术造诣深厚、对考古学领域影响⼴泛⽽深远的学者。之前几届分别授予了科林·伦福儒勋爵、布莱恩·费根教授、白简恩院士等。这是论坛首次授予中国考古学家该奖项。颁奖词说,“这不仅是对严文明先生在推进考古学科发展上的杰出贡献的认可,更是对他不懈地向公众宣传考古学对于当代社会及⼈类共同未来重要性的肯定。”“感谢给我崇高的荣誉,我不过勤于耕作,不问收获罢了。”92岁的严文明先生亲笔写下了感言。严文明先生感言严⽂明先生1932年出生于湖南华容,1958年毕业于北京⼤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后留校执教,一生桃李满天下。他曾担任北京⼤学考古学系系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务,现为北京⼤学资…

眉山发现四川迄今最早旧石器时代遗址:20万年前,先民已在使用打制石器

▲坛罐山遗址“在距今约20余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用加工后的石器生产生活,这说明,我们的先民们当时就很聪明了。”11月1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眉山重大考古发现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眉山坛罐山遗址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石核、石片等石制品500余件。经科学发掘、采集到220余件旧石器时代石制品,明确有人工打制的有130余件,疑似人工痕迹的有10余件,自然砾石有80余件。通报显示,这是四川省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坛罐山遗址,为今后成都平原旧石器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也指明了新方向。▲坛罐山遗址坛罐山遗址三次考古发掘出土数百件石制品坛罐山遗址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滴水村与太和镇马堰村交界处,地处成都平原南部、岷江支流东醴泉河南岸。据此前报道称,2019年12月,为配合坛罐山陶瓷艺术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设,相关部门在开展文物调查工作时采集到一件石核砍…

眉山发现四川迄今最早旧石器时代遗址:20万年前,先民已在使用打制石器

▲坛罐山遗址“在距今约20余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用加工后的石器生产生活,这说明,我们的先民们当时就很聪明了。”11月1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眉山重大考古发现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眉山坛罐山遗址经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石核、石片等石制品500余件。经科学发掘、采集到220余件旧石器时代石制品,明确有人工打制的有130余件,疑似人工痕迹的有10余件,自然砾石有80余件。通报显示,这是四川省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坛罐山遗址,为今后成都平原旧石器的发现提供了新思路,也指明了新方向。▲坛罐山遗址坛罐山遗址三次考古发掘出土数百件石制品坛罐山遗址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镇滴水村与太和镇马堰村交界处,地处成都平原南部、岷江支流东醴泉河南岸。据此前报道称,2019年12月,为配合坛罐山陶瓷艺术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建设,相关部门在开展文物调查工作时采集到一件石核砍…

宁夏正式发布十大考古发现

今年以来,宁夏以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宁夏十大考古发现”遴选活动,在近百项考古调查发掘项目中遴选出“宁夏十大考古发现”。11月10日,“宁夏十大考古发现”新闻通气会在银川召开,宁夏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正式对外发布宁夏十大考古发现,分别是:水洞沟遗址、鸽子山遗址、菜园新石器时代遗址、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春秋战国北方青铜文化墓地(彭堡墓地、杨郎墓地、王大户墓地)、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冯氏墓、李贤墓、田弘墓、史氏家族墓地)、西夏陵、西夏佛塔(宏佛塔、拜寺沟方塔)、西夏瓷窑址(苏峪口瓷窑址、磁窑堡窑址)、宁夏长城考古调查。“宁夏十大考古发现”是宁夏考古工作的典型代表,涵盖了古人类及各个历史时期重要文化遗址,揭示了宁夏地区乃至西北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对于深入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丰富我国百万年的人类…

ChatGPT现象级走红,人类该感到焦虑吗?

ChatGPT这样的应用,不会对整体就业市场形成实质性威胁。作者:夏宾 谢龙飞ChatGPT的横空出世“更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认知,同时引发一系列疑问,它会不会造成失业问题?可能会引发哪些风险?对我们而言究竟“是敌是友”?在近期出版的《AIGC:智能创作时代》一书序言中,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将此次智能数字化转型称为“媲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范式转型”。他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谈及ChatGPT,直言这是人类和人工智能间的友好竞争,而不是逼人类走向死角。对人工智能的恐慌和焦虑不应过分渲染,而应看到人与它共处的关系。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目前在AIGC相关话题中,ChatGPT最为火热。您提到现在讨论它威胁人类为时过早,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朱嘉明: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是人工智能经过长期摸索所选择的重…

Web3“圈地运动”正发生:涉及全球80亿人的“数字革命”

原文标题:《Web3“圈地运动”,谁都无法视而不见》撰文:康水跃,Fox Tech与Way Network创始人,丹阳投资董事长前言:春蚕不念秋丝、夏蝉不见冬雪。不管你有没有看到,Web3就在你眼前。3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开始,猿人制作出了最早的石头器具,进而用这些石器猎杀动物并切肉烧食;2万年前,中石器时代开始,人类除了为捕获猎物而制作的更为丰富多样的石器之外,开始出现了用户满足精神需求的石制雕刻品、装饰品;1.4万年前,以磨制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学会了播种植物果实并圈养野生动物,于是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史称“第一次农业革命”。1万年前,人类学会制作青铜锄头等青铜器,于是开始定居并进行锄耕,史称“第二次农业革命”;5000年前,人类学会制作铁犁并将所圈养的黄牛用作动力来进行犁耕,同时利用水利灌溉技术提高产量,史称“第三次农业革命”。在漫长的岁月里所发生的这三次“农业革命”,…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