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杀死外卖员,是“底层互害”吗?

文 | 李厚辰突然,进门变成了一件难事。最近,中国有两件“小区进出”的事情引发了热议,其一是北大教授李植提到自己不堪进校闸机人脸识别等打扰,直接跨栏入校的新闻;另一件为一桩悲剧,青岛32岁外卖送餐员希望进入小区,与保安发生矛盾,被保安刺死的事件。到2023年末,进门成为社会的一种尖锐冲突,实在是很难想象。到底发生了什么?01.寻找一种非道德的解释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很容易想到一种“坏事因为有坏人”的解释。例如青岛事件,立马被人联想到“底层互害”,或者像很多涉及保安的争议中,都批判他们“狐假虎威”或“拿着鸡毛当令箭”的行为。这种事情并非和道德无关,但从社会改良和分析的角度来说,道德是太过个人的视角,如果不是真的拥有当事人的人格侧写和了解,恐怕很难在道德命题上得出结论。从一种并不偶然的社会事件来看,值得道德中立角度的分析。《无名之辈》青岛事件的矛盾产生并不复杂,我们知道…

因为疫情封上的门,疫情后也没打开

李植,被许多网友认为是最近一个月最能诠释北大精神的人。2023年12月3日这天,他没刷脸,径直跨过闸机,用一种不太优雅的方式走进北大这所全国最好的大学。(北大一个门的门禁,图中人非李植)保安骑车追,他一个大步跑,最后大家都累了,聚在一块儿喘气聊天。“你怎么跑得比我这弱不禁风的人还慢。”“军大衣太厚,拖累了我。”一组黑色幽默对话后,李植出示了工作证,说你只要跟你们队长报我名字就行,不出所料,保安马上发行。出校时又被拦了,李植气不过,“重蹈覆辙”跨了过去,毕竟保安都说了“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这么一个看似莽撞的北大人,不是年轻的学生,而是在北大教了20多年书的副教授。谁曾想,任职于工学院的副教授,还是一名“故意”多次跨栏进校的“惯犯”。有一次要出门时没刷脸,李植就和保安揪着李植的背包拔河了。现在对门禁越来越不满的李植,干脆想打印校长大头照,拿照片去刷闸机了。李植很…

副教授“跨栏”进北大,争议何在?

媒体札记让相关政策更为科学合理,使大学开放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近日,随着北京大学副教授李植“跨栏”进出校门一事在社交媒体流传,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话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根据李植的文章介绍,因没有授权学校使用其人脸信息,而查验工作证又比较繁琐,他使用“跨栏”的方式进出学校。李植认为,“这种严防死守的模式不适用于大学,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保安应当更关注校内公共场所,而不是站在门口。尤其是连出门也要管,毫无必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李植“跨栏”入校的方式是否合适,值得商榷,但由此反映的大学校门应当如何管理、该不该向社会开放、开放到何种程度等议题,的确有着不容忽视的公共讨论价值。不少媒体发文指出,从社会责任和自身性质而言,开放是大学的应有之义。《羊城晚报》发表的评论文章分析道:“以公共财政作为支撑的公立大学,它们将自己封闭于公共空间之外,合理性未免不足。教育部于今年…

风声|北大教授跨栏进校,大学开放到什么程度才合适?

作者|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近日,北京大学副教授“跨栏”进学校一事引发热议。媒体记者12月21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正在有序推进开放,在平衡校园秩序的同时,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据报道,日前,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关于自己“跨栏”入校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李植在文章中表示,北大自2008年起开始进门查证件,此前北大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而自2019年开始,北大在校门口安装了闸机和人脸识别设备,需要人脸识别或核验证件后方可进门,因为不愿意耽误时间查验证件,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对此,北大表示,该校推出多种举措服务,保障校内外人员入校。大学开放为何难有共识?从北大的回应看,虽然学校为有序开放推出了8项措施,但这样的有序开放,恐怕仍难满足李植副教授的要求。因为“有序开放”,实质是“设限开放”,校外人员要事先预约,进校时要查验身份,学校师生进校也要…

副教授吐槽需“跨栏”入校后,北大调整出入校门方式,学生称出门已不需“刷脸”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关于自己“跨栏”入校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大学校园该不该进一步向社会开放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2月21日,北京大学通过媒体发声称,学校正在有序推进开放,在平衡校园秩序的同时,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而学校正在自主研发出入校服务平台,将在2024年新学期启用。当日,多名北京大学的在校学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前北京大学师生进出校园均需要在闸机上进行“刷脸”,而最近几天调整后,仅进入校园需要“刷脸”,出校时已经不再需要。▲北京大学东南门的“刷脸”闸机通道。资料图新回应:正自主研发出入校服务平台明年新学期启用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初,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先后开始恢复校园开放,但是有人数限制,同时需要提前进行预约。北京大学目前的校园预约参观规定,“一般情况下,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及双休日期间,开放校园参观。如遇校内重大活动、…

北大:将延长预约入校游览时间和校内博物馆免费开放时间

日前,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文章在网上受到关注,有关大学校园开放话题再度成为社会舆论焦点。12月21日,澎湃新闻从北大了解到,北大正在持续推进校园有序开放,并探索面向全国开展体现首都特色、北大精神的研学游“大思政课”。为加强研学游服务保障,提高游客参观体验,北大将增加预约入校游览时间,接待游客入校时间每日上、下午各提前一小时,离校时限每日上、下午各延后一小时,最大限度满足社会人员入校需求。具体来说,在入校方面,北大将优化进出通道。包括:优化东侧门专用入校通道,校外远端设置“初步核验岗”主动预检,分隔已预约人员和咨询人员,利用链柱设定“排队等候区”“人工核验区”;盘活校内空闲区域设置安检区,提升通行效率。团体入校采取“整车放行、校内核验、人员抽检、专人接待”的原则入校;设置东侧门停车场为落客核验区域,实现“顺向可通行、落客即驶离”效果,同…

都快2024年了,一些大学为啥还没开放?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一篇文章,再次使高校开放成为热门话题。“北大的这种门卫管理制度给师生造成了很大不便,上下班高峰时,北大东门的闸机前常常排起长队。门口执勤的保安都很辛苦,但是这种严防死守的模式不适用于大学,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保安应当更关注校内公共场所,而不是站在门口。尤其是连出门也要管,毫无必要。”李植在文中写道。高校该不该开放?该怎么开放?“乙类乙管”实施后,这个话题已成为一个老话题。近一年过去,大学校门开放难题依然存在。01多地网友反映“安全问题不是与社会保持距离的理由”今年以来,呼吁高校开放的人有不少,记者注意到,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有来自北京、山东、安徽、广西、重庆、江苏、河南、辽宁、四川、福建、天津等多地的网友反映高校开放的问题。有网友表示,以前学校是对市民开放的,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去处,大家可以去体育场跑…

北大教授“跨栏”入校,封闭的校门该不该开?

大学开放与否,其实也是大学精神的一个折射:大学之“大”,当然是海纳百川、包容万有的意思,这才是理想中大学的样子。文 | 竹 里北大又上热搜了。这次的舆论焦点争议是“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起因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因没有授权学校使用其人脸信息,他使用“跨栏”的方式进出学校。李植还称,多年前,北大是可以随意进出的。这一事件经媒体扩散后,大学校园是否应该开放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12月17日,有高校老师采访时表示,大学本应是开放之地,校园开放应该成为常态。一出沉重的“跨栏”喜剧笔者在知乎上找到了李植所发的文章。该文标题为《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发布时间为12月2日。文中写到,北大校园最近几年装上了闸机,但是博主没有授权学校使用其个人信息,便不想刷脸入校和离校,只能亮证入校。不过,通过工作证入校又需要门卫登…

“跨栏”副教授:我从来不遵守北大门卫制度

据南方周末报道,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近日在社交媒体的几篇文章,让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李植记录了前段时间他“跨栏”进入学校,和保安上演一场“追赶大赛”的故事,呼吁北大打开大门。此事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紧跟着,高校是否应该打开大门引发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好的大学没有围墙”,也有人认为,设置进出门槛能更大程度保护在校师生。【1】“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九派新闻在知乎上找到了一篇名为《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的文章,作者为李植,该用户没有身份认证。知乎文章截图作者在文中写道,北大进门查证件的制度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在此之前北大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他认为,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断然拒绝查证新规,从而与门口保安出现过多次摩擦。“好在我一般都配合调查(只是不出示工作证),也愿…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