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体制内女孩婚恋困局:不想将就,又怕结不了婚

县域体制内女青年普遍想选择比自己更优秀的体制内男性青年为婚配对象,但县域体制内男青年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无法满足这一择偶需求。撰文 | 陈晓妍01“没做好下嫁的准备,千万别回小县城”河南的公务员何璇还记得,2022年考入体制,到单位的第一天,所有人见到她都会过问一句,有男朋友了没有?何璇27岁,在县城的语境下,已经迈入“大龄”的门槛。她开始相亲,但几段相亲经历,最终沦为和朋友调侃时的段子。一个男生在第一次见面的餐桌就要给她喂饭,另一个相亲对象,在电影院里朝她的耳朵吹气。有人刚坐下就开诚布公:“我这个人很多缺点很多毛病。”“我知道你们女孩子都喜欢惊喜,但我就是不想给。”跟她见面的男性通常也是体制内的,因为工作清闲,不爱运动,喜欢约人吃饭喝酒,一个个体型发胖,在喜欢健身跳舞的何璇这里,通通卡在了颜值第一关。何璇做过粗略的统计,在一个县城里,单身适龄,家庭背景相似的…

“一下雨就开十几个会”:形式主义地讲政治为何愈演愈烈?

✪ 欧阳静、王骏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导读】形式主义,是基层治理中最突出也最难根治的一个问题。近日,中纪委通报多起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形式主义问题,表现为功能重复的工作群,动辄“@所有人,收到立即回复”,下派网络投票任务,强制要求干部分享文章到朋友圈等等。为何本该提高效率的电子政务,反过来却加重基层负担?形式主义为何屡禁不止?本文指出,近年来,为控制基层干部因变通所产生的“风险”,上级对基层治理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要求明显加强。基层治理从“无任用什么方法,摆平就行、搞定就行”的任意变通,到按程序、按规范执行的“讲政治”,表面上体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文明性,但深层逻辑仍是只关注技术问题的策略主义逻辑。因为在压力型体制与治理资源匮乏这一结构性矛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基层治理必须“变通”,才能完成繁重的目标任务,但规范化要求使基层的变通充满被问责的风险…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