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感”很重是什么梗?

最近,一种名叫“偷感”的概念悄然流行起来。也许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小时候考试,复习了也不敢说,生怕没考好被人嘲笑,努力化为泡影;买了件新潮的衣服穿出门,走在街上也担心路人注视的目光;成年后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自拍,怕别人觉得自己是长相一般还自恋的人;当同辈都很忙的时候,自己很闲也不敢摸鱼,只能装作忙碌的样子……微博热搜有关“偷感”的话题“偷感”形容默默做事不愿让别人知道。“偷感很重”的人对一些行为方式有比较强的“内在安全感”需求,不希望太多曝光于人前,所以有时也会用来形容一些不愿引发他人关注的行为,如偷偷减肥不告诉任何人等。网友总结的“偷感”定义关于“偷感”千人千面的理解,表明着每个人独特而微妙的情绪;“偷感”成为热词的背后,呈现出人们自我独处和社会链接这一现代性生活的永恒问题。1“偷感”是怎么出圈的?“偷感”一词的出圈,离不开网友们分享自己对“偷感”…

胡锡进:说烧纸钱是“封建迷信”,但一些网站已经卖美元样式的冥币,主要供外国人使用

很多地方禁放烟花爆竹了,现在江苏南通市又宣告全面禁止售卖冥纸冥币,传统文化元素的继续生存真不容易啊。禁放烟花爆竹主要是大城市的中心区,原因是空气污染和火灾隐患,理由还算比较硬。南通市禁卖冥纸冥币,给出的原因则是它们属于“封建迷信”,直接打了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祭祖仪式的脸。我不知道南通市是否真的那么在意现代性,拒绝“封建糟粕”,还是当地政府嫌烧纸钱影响市容卫生,担心引发火灾,但只有用“反封建迷信”这个理由,才能与《殡葬管理条例》关联起来,从而师出有名。然而清明将至,当下正是祭祖的高峰,南通市的规定一经公告,立刻引发社会上的广泛不满,其有违人心之昭昭全网可鉴。国家倡导绿色祭扫,民间也有一些人不喜欢看到在街头路口烧纸钱的行为,越是很长时间里家中无人去世的人们,越不喜欢周围有人烧纸;但是那些不久前痛失了亲人、思念之情很强烈的人们,其中有很多对烧纸很坚持,这就要求…

蜂拥而至的外国新娘,为何没挽救韩国的生育率?

作者:张庆燮韩国首尔大学社会学系来源:本文转自“社會學會社”,节选自张庆燮《压缩现代性的逻辑:阶级、家庭、人口》第7、8、9章,篇幅所限,内容有所编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近年来,日韩两国的生育率和结婚率持续走低,社会老龄化和失业率攀升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其中2023年韩国总和生育率跌至0.72,创下历史最低记录。在韩国和其他东亚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的集中发展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生育率降低、恐婚恐育心理蔓延等,这些现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警示?本文作者指出,在东亚(尤其是韩国),以快速跻身发达国家为目的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已对社会再生产的条件和资源构成系统性的损害。社会再生产,涉及日常生计的准备和维持、社会和职业参与的准备、择偶和婚姻、生育和抚养子女、照顾配偶和父母,以及其他一系列被视为维持和改善人类和社会状况不可或缺的活动。例如,韩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

中国人,少琢磨点人性

文|西坡昨天的文章说,人无法通过弥补短板来有所成就,而只能发挥长板。后来想想,会不会有人囫囵吞枣,反受误导?怎么个误导呢,就是听了之后洋洋自得,固步自封。有人说,道不能乱传,碰到没有根底的人,向他传道等于害他。这确实是一个难题。解决办法无外乎两个,一个是慎言,先判断对方的秉性,有把握之后再传;另一个是索性多说,制造表达的冗余,这也能防止偏听偏信。我现在的做法是,在现实中采取第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闻来学不闻往教,简单来说就是随时问自己一句人问你了吗;在网络上采取第二种,我说我的你听你的责任自负,但我尽量把一件事的正面反面里面侧面说清楚,这是责任有限制文章。我绝不是主张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不用再学习进步了,我只是说学习的方式应该是扬长避短,而不是把长板锯掉一截去补短板。因为锯到最后,肯定什么板都剩不下了。学什么,怎么学,这些才是重点。我的建议是,多学点手艺…

武大教授吕德文:孤岛效应是一大公害,是社会衰败的征兆

文 | 吕德文今天,中国社会陷入了孤岛之中,人人自保、事事防备,每个群体以及每个单位都在创造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全然不顾他们同时在给别人制造麻烦。孤岛效应已经成为一大公害,它提高了社会运行成本,减弱了公共性,是社会衰退的征兆。01从2024年1月1日起,北大清华将交互身份核验身份信息,两校师生实现畅行互通。第一眼看,这似乎是关于“开放”的故事,但看第二眼,却发现这是一个扩大版的“封闭”的故事。很显然,清华北大师生互通的背后,其实是自绝于城市,自绝于社会。这一政策,方便了两校师生,却麻烦了全社会。它向全社会宣示:清华是北大人的清华,北大是清华人的北大,但清华北大不属于全社会。中国最顶尖的两所精英大学,以“兼容并包”文化自傲的学校,却固步自封,带头建立“土围子”,人为设置社会孤岛,让人汗颜。也许,精英大学需要重新定义了,可以比照商业逻辑,越是标榜“私享”、“私密”、…

没有永生的革命者,但总会有永生的革命

文 | 时同力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时间的流动不是绝对或均质的,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量到时间的流易是不同的。但是让我们超脱物理学对时间的规定,下降到大致以经典物理学辖制的人类社会,我们自然可以假设:历史的流变是均质的、毕竟时光不会因为肉食者的祈求而驻足,或是因为黔首的厌恶而加快自己的脚步。有语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此理。然而正所谓客观的时间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作为流转的依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却不能不带着人们的主观烙印为我们所认知。时光倒回到130年前,在公元一千八百九三年的那个冬夜,谁也不会料想到中国南方内陆省份一个和其他千百个乡村并无二致的山乡,会孕育出一个怎样改造了我们的世界并影响至今的人物。如果说他带来的“贡献”或在另一部分人群中被视作的“灾难”总是能在他逝世后的近半个世纪内迅速的造成“争议”,…

我为什么逃回北京?一位农村博士的强烈冲击

✪ 安超|北京师范大学(发表时)【导读】近年来,青年就业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在“就业难”的压力下,离开“北上广”、回归家乡,成为一种现实选择。然而如本文所指出的,“逃离北上广”的青年中,有许多人一段时间后又“逃回北上广”,重新回到大城市“漂泊”。这种现象并非随性所致,而有其深层逻辑。它代表着新一代知识青年在现实世界中的挣扎,也代表其对各种不同传统理念的整合,而这种挣扎和整合,并非完全负面。本文基于对一位农村博士“林夕”的案例分析,阐述乡土知识青年的选择逻辑。知识青年逃离北上广,原因在于对向上流动失败的担忧。这种焦虑,使他们选择回归乡土社会,寻找建立良好生活的可能性。然而,乡土社会也变了,“熟人社会”与“实用主义”相结合,形成新的“功利主义”。知识青年在大城市的陌生人社会中,或许基于知识身份得到一定尊重,但在乡土社会却失去用武之地;而他们知识上的专业能力…

以色列也有“哈马斯”,他们如何多次终止巴以和平进程?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2日,以色列空袭加沙北部。编者按当地时间24日上午7时(北京时间13时)起,加沙地带将停火4天,卡桑旅等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和以色列将停止“所有军事行动”,第一批人质将于24日下午4时从加沙释放。但同时,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将继续战争,直到实现所有目标为止”。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转守为攻,其强硬态度使得国际舆论出现了逆转。也让人们在哈马斯的“开火”之后,开始持续关注以色列右翼的立场。以色列右翼在巴以冲突中一直扮演什么角色?在该问题上他们有什么基本主张?巴以问题逐渐形成死结的背后,以色列右翼起了什么作用?《凤凰大参考》特约解读。核心提要1. 本轮巴以冲突以来,一直有流行的网络舆论认为,以色列近年来一直是和平推动者、建设者,而巴勒斯坦方及伊斯兰世界激进势力导致了“和平死结”形成。但仔细分析,一个世纪以来巴以冲突的形成和激化,实质是双方激进主义共…

“拜登经济学”反对里根经济学?美式“计划经济”的历史纠葛

✪ 陈希浙大城市学院【导读】近期,美国总统拜登正式认领被媒体讲述了两年之久的“拜登经济学”,即主要通过教育、医疗保健和税收等提案以及产业政策,来纠正市场失灵、提振美国经济。在“里根经济学”之后,一个新的“大政府时代”似乎全面到来,也由此引发新一轮”国家计划vs.自由市场“争论。那么,如何理解美式国家计划的回归?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全面梳理美国历史上的国家计划纠葛,指出:美国虽然长期以“自由市场”为标签,但长期存在符合其国情特色的国家计划的思想及实践,并呈现出一种随重大历史危机节律性起伏的特点。19世纪下半叶的快速工业化及其引发的现代性危机,孕育现代美国国家计划意识形态的若干观念要素;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又直接催生美国国家计划实践的高潮;冷战初期美苏对抗之下,美国完成对于自身军事、国防及对外政策事务组织体制的重大改造;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

董强谈米兰·昆德拉:他是最后的精神贵族

据外媒12日报道,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董强是米兰·昆德拉唯一的亚洲学生。在董强看来,昆德拉是“最后的精神贵族”:“他对媚俗的批判,对现代性的怀疑,让他有非常高的精神高度。”昆德拉生于捷克,但他许多重要的作品都是用法语写成的。“我们理解他的文学,要放在世界的高度,而不只是法语的高度。”董强认为,昆德拉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如果没有昆德拉,现当代文学会无趣得多。米兰·昆德拉“他让人们重新对文学萌生热爱,这种热爱不是传统的神圣感,而是带有笑声的。他的文字充满讽刺,他让我们对文学的游戏性和功能性有了更多的认识,他更创造性地让小说和音乐成为对标的系统,所以他的小说结构语言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他是独一无二的。”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