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又大获全胜,但新问题也来了

果然不出所料,莫迪又大获全胜。按照大选出口民调,在印度人民院543个席位中,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可望拿下超过300席;印人党所属的全国民主联盟(NDA),将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席位。这无疑是一场一边倒的大胜。印度议会实行的是两院制,分联邦院(议会上院)和人民院(议会下院)。人民院选举每五年举行一次,在人民院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有权组建内阁。由此,莫迪开创了新的历史——他是继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之后,第二位连任三届的总理。莫迪已经在欢庆胜利。他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发文写道:“我可以自信地说,印度人民以创纪录的投票数量,重新选举了全国民主联盟政府。”为什么是莫迪?在我个人看来,至少两个原因吧。第一,莫迪确实有政绩。过去10年,印度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实力大幅提升。今年第一季度,印度GDP同比增幅达到了7.8%,好于预期的6.9%;今年增幅可望达到8%,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

印度大选第5阶段投票:印人党忧投票率低,反对党堡垒区受检验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0日,印度,印度开启全国大选的第五阶段投票。 视觉中国 图5月20日,印度开启全国大选的第五阶段投票,涉及6个邦等49个席位。该轮选举的选区涉及金融中心孟买、“罗摩庙”争议所在地阿约提亚、有着超2亿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省”北方邦、主要反对党国大党的堡垒区、地方政党实力雄厚的西孟加拉邦等地,因此颇具看点。据路透社报道,在本轮投票中,8950万选民将选出49位印度人民院(下院)议员。备受瞩目的候选人有来自北方邦首府勒克瑙的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来自孟买的贸易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国大党“尼赫鲁-甘地政治家族”传人拉胡尔·甘地等。孟买、勒克瑙等地过去曾出现投票率低迷的问题,印度选举委员会5月19日为此特别呼吁这些城市的选民要“消除政治冷漠的耻辱”。从前几轮投票的表现来看,投票率低迷让执政党印人党感到担忧。分析人士认为,这会让外界…

被投诉“伤害印度教徒宗教情感”,印法官要求动物园两头狮子改名

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高等法院近日要求政府为该邦北部野生动物园内的两头狮子改名,原因是有印度教团体投诉称,它们的名字“伤害了印度教徒的宗教情感”。报道称,被要求改名的狮子为一公一母,公狮名为“阿克巴”,母狮名为“悉多”。据了解,阿克巴是16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任内将伊斯兰教的统治扩展到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其统治对印度历史影响深远。印度教民族主义团体声称,在阿克巴统治时期印度教徒受到了压迫。悉多则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主角罗摩妻子的名字,是印度教传统女神。世界印度教大会(Vishwa Hindu Parishad,简称“VHP”)起诉称,用这两个名字给狮子命名是对神明的“亵渎”,是“对所有印度教信徒的直接挑衅”,并反对将两头狮子放在同一个动物园。有媒体报道称,VHP为著名的右翼印度教组织,与莫迪领导下的印度人民党有松散联系。该组织致力于反对跨宗教婚姻…

相比大选,印度舆论更关注的是……

2月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议会演讲中豪言,印度人民党(印人党)将在一百多天后举行的大选中夺得370个人民院(议会下院)席位,而本党领导的执政联盟有望在总计545席的人民院中占据400个以上的席位。假使时光回到2019年大选前夕,舆论还会讨论印人党能否在选举中维持2014年创下的过半席位。然而到了2024年,印度大选似乎已经失去看点与悬念,印度舆论几乎不会再去分析莫迪连任之外的情景。在无处不在的莫迪强人形象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狂欢下,2024年大选似乎成为近三十年来印度最无悬念的大选。2022 年 8 月 15 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德里出席独立日庆祝活动 新华社发1印度教民族主义趁势而起与悬念不足的选举相比,印度舆论对莫迪印度教民族主义相关议程似乎更为关心。自2019年进入第二个总理任期以来,莫迪明显加快推进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替代多元并存的世俗主义原则,打造以“印度教传统”为核心价值观…

印度大阅兵,这五个细节还有看头

空气中的雾霾很重,但挡不住印度的阅兵热情。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日,印度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游行。戴着红头巾的莫迪格外高兴,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来共襄盛举。环顾整个世界,印度可能是最爱阅兵的国家了,从共和国日到独立日,从甘地生日到各个军种生日,都要阅兵,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今年还是印度第75个共和国日,阅兵式格外盛大。五个很有看头的小细节吧。细节一,印度亮出了自己最得意的家底。主战坦克、导弹、火箭炮,以及战斗机等各种武器,都依次亮相。但这都是常规动作,今年印度最得意的,我感觉,还是印度的航天。去年,印度的“月球三号”,成功将探测器送入月球,印度也成为继美国、苏联及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这样盛大的成就,怎么可能不展示一下呢?而且,要不止一次地展示。细节二,世界上最五颜六色的军队。华丽的服饰,五颜六色,甚至五花八门。但他们真的是军队。我不是军事专家,…

官司打了27年,婚还没离成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贺一八十多岁老夫妻的生活,通常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样的词语,也许是相濡以沫,也许是平平淡淡或者得过且过,但这对印度老夫妇,却打了近30年的离婚官司。89岁的尼尔马尔·辛格·帕内萨(Nirmal Singh Panesar)和82岁的帕拉姆吉特·考尔·帕内萨(Paramjit Kaur Panesar)结婚60多年,其中27年都在打离婚官司。照有些人看来,到这个年纪,还共同育有两女一子的两人完全可以得过且过,但丈夫尼尔马尔却是打定主意这婚必须离,而妻子帕拉姆吉特则是死活也不同意。前段时间,这场离婚官司打到了印度最高法院。10月初,印度最高法院的两位法官作出判决,如妻子所愿,离婚失败。因为离婚长年拉锯,放在印度是一点也不奇怪。要知道,印度的离婚率只有1.4%,这还是在过去十多年中翻了一番的结果。《杰伊·比姆》剧照在印度,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契约关系…

在印度,心理学成了最热门文科专业

作者 | 索那瑜在东印小镇长大、比他人早慧,喜好阅读的女孩阿蒂,从小常因焦虑而产生呼吸困难、视线昏黑甚至晕厥,或因为考试压力过大,她不得不透过自伤来缓解。在她的小镇,人们不理解精神疾病,阿蒂常受到老师甚至校长的责备,他们认为她的行为都是在给自己与他人制造麻烦。阿蒂告诉我,考上德里大学英语文学系后,她终于不再被当成异类。在那里,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女学生们,不是在吃药,就是在接受心理咨询。没有人会避讳这一点。“心理热”阿蒂就读的是德里大学最好的“圣罗摩夫人女子学院”,她的同学们是来自印度各地最优秀的女学生。许多同学都有精神疾病诊断,她们并不避讳提到自己有抑郁症、躁郁症、ADHD、创伤后症候群等,甚至把它当作自我认同的一部分。从小地方来到德里这个大城市的阿蒂,在“圣罗摩夫人女子学院”这个特殊的属于精英的小园地,仿佛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国。《宿敌》剧照这几年,印度大…

印度100万阉人,曾是神明的使者:沦为政府的“工具人”?

说起变性人,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泰国。其实,印度是世界上变性人最多的国家。这个群体有专门的称呼,曾经被称为神的使者。现在,为何沦为了印度政府的“工具人”?印度的变性人跟泰国的变性人不太一样,前者更接近中国人熟悉的“阉人”,而后者多数仍保留有男性器官。印度变性人有个专门的称呼——海吉拉斯(hijra,复数为hijras)。在乌尔都语中,“海吉拉斯”的意思为“性无能者”,也就是被阉割生殖器的男人。跟太监一样,海吉拉斯不可能有男性或女性的生育能力,于是便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三性”,潜藏在印度底层社会的隐秘角落。海吉拉斯追根溯源,海吉拉斯是宗教的产物,在印度社会中曾被认为是神明的使者,受到宗教传说的保护,有过崇高的地位。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既是文学作品,也是宗教作品。史诗的故事比较简单,讲的是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印度人心目中的神,罗摩王子为了修习神力,放弃了王位,离…

牛顿、爱因斯坦都是错的?印度科学大会怪论雷人

为期5天的第106届印度科学大会近日在印度旁遮普邦贾朗达尔开幕,印度总理莫迪亲自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强调科学研究应该与推动社会发展相结合,致力于改善人类生活方式和质量。但会上一些科学家的言论却让人大跌眼镜,有人甚至称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错的。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印度时报》等媒体报道,来自泰米尔纳德邦的科学家克里希南提出,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错误的,“尽管他们都是天才,但牛顿的理论无法回答引力排斥的问题,爱因斯坦的理论无法回答量子纠缠的问题,而我通过研究完善了他们的理论”。除此之外,克里希南还提出了诸如希格斯玻色子不是上帝粒子、自己将成为首个定义电力之人等奇谈怪论。无独有偶,另一位来自印度安德拉大学的科学家拉奥则引用印度教神话史诗《摩柯婆罗多》,作为数千年前在印度发现干细胞研究的证据。他还说,另一部印度教经典《罗摩衍那》中提…

牛顿、爱因斯坦都是错的?印度科学大会奇谈怪论雷人

原标题:印度学者叫板牛顿爱因斯坦:我们数千年前就研究过干细胞参考消息网1月8日报道 英媒称,印度教神话和宗教理论日益成为一年一度的印度科学大会议程的组成部分,但科学家们说,正在举行的今年这届大会上的发言比往年更加令人震惊。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1月7日报道,在印度总理莫迪揭幕的今年的印度科学大会上,印度安得拉邦大学副校长纳格什瓦尔·拉奥援引一部古代印度教史诗作为证据,称干细胞研究是数千年前在印度发明的。他还说,这部印度教史诗中的魔王罗摩衍那在今天的斯里兰卡拥有24种飞机和一个机场网络。另一位来自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某大学的KJ·克里希南博士则说,牛顿和爱因斯坦都错了,引力波应该改名为“纳伦德拉·莫迪波”。他还说,牛顿没能“理解引力排斥力”,而爱因斯坦的理论具有“误导性”。对此,批评人士说,古代文献值得阅读和欣赏,但说它们是科学则是无稽之谈。印度…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