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赵鼎新辞职风波背后

学术发展的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可以考虑先在少数几所学校试点在不颠覆现有学术体系大框架的前提下获得更多个性化的探索空间2024年3月,知名社会学家赵鼎新的一封辞职信引发了中国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他表示,要辞去在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所有职务,原因指向3月19日该系内部召开的一场会议。这次会议在其不知情的背景下召开,会上宣布成立“社会学系学科建设工作小组”,进行“站位更高”的改革。会议召开一周前,70岁的赵鼎新于3月11日卸任浙大社会学系系主任。此时,距离他全面推进浙大社会学系改革刚过去五年。66岁决定全职回国前,他已是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是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学家。知名社会学家赵鼎新。图/视觉中国邀请赵鼎新回国的时任浙大副校长罗卫东2018年表示,浙大文科整体实力不算弱,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赫赫有名的领军人物。这种学者到处都在请,浙大给出的条件并非最好。学者们更看重的,往往是加入一所高校能…

对话杨振宁:“全班师生获诺贝尔奖”的传说对不对?

图源:pixabay撰文丨施郁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10—1995, 图1)是印度裔美国理论天体物理学家,因为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物理过程的研究,分享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193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又留在剑桥做了4年博士后研究员后,加入芝加哥大学所属的Yerkes天文台(位于威斯康辛州的Williams Bay)。图1 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有一个关于钱德拉塞卡、杨振宁和李政道的传说,流传很广。芝加哥大学教授Peter Freund在《Passion for Discovery》中绘声绘色地讲述,钱德拉塞卡要从Yerkes去芝加哥大学校区上课,只有几位选课的学生,上过几次课后,只剩下两位学生,就是李政道和杨振宁,系主任愿意取消这门课,但是钱德拉本人坚持要上,因为学生很优秀,他乐于讲下去。后来全班学生和老师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我曾经在2013年1月25日和2014年6月7日通过电子邮件向杨振宁先生求证这个故事,杨…

封闭的大学校园: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

嘉宾|李迪华、何志森李迪华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何志森 Mapping工作坊发起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对公众来说,疫情之后大学校园越来越难进,公共资源通常只对“自己人”开放。对围墙里的学生来说,封闭的校园也加剧着大学的「高中化」,与真实世界相隔绝。围墙也不止于校园。小区的围墙、公共空间的「禁止入内」「登记报备」、人与人之间坚硬的「边界」、竞争内卷的教育,都将我们框定在一堵无形的墙里。我们应该如何「翻墙而入」?本期嘉宾是两位一席的老朋友: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李迪华老师、华南理工大学的何志森老师。他们都长期关注公共空间的边界问题,这一次我们从物理的围墙聊起,试着去探讨空间如何影响人和人的连接。内容节选无墙的课堂李迪华 :我想不起来北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围墙,什么时候进门需要查证的。在我的记忆里,北大一直都是没有围墙的。北大的文化其实也是不包…

学者列出台湾面临的七大难题,批民进党是败家子

台湾现在没有人在乎做正确的事情,思考对台湾有益的决策,整个台湾彷佛是一个被下了符的迷幻之岛,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像极了“官无品,士无格,民无智”的末世之象。需知政治就跟人生一样,如果不面对问题,就无法解决问题。知名学者、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大学教授汪志雄昨天在台湾《中国时报》撰文,列举台湾现在正面临几大主要的难题:第一、认同暧昧:台湾现在的“执政党”有点精神分裂,想“独立”,又怕死;想嫁给美国,又没条件;想做日本小三,又不够漂亮;想赚人民币,又嘴硬。“要吃不讨赚”,只好关起门来,欺凌自己小孩出气。第二、“本土价值”混淆:“独派”大多有点人格错乱,既要“正名建国”,却又不敢去找拦阻他们的中国大陆,美国以及民进党当局抗议。这些人说起“捍卫台湾”的话来勇气十足,但要叫他们动真格,却胆小如鼠。所以既然贪生怕死,只好去羞辱一个死人(蒋介石)的铜像,因为泼漆、砍脚、…

我们专访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996式贪婪工作加剧男女不平等

图片来源:哈佛大学校刊202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克劳迪娅·戈尔丁,以表彰她“增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与那些更专注于货币与金融的经济学家不同,本次获奖的戈尔丁专注的领域是经济历史学与劳动经济学。在一篇自传体文章《作为侦探的经济学家》中,戈尔丁提到,自己儿时曾希望成为考古学家,之后,微生物学家成了她的理想,而直到进了康奈尔大学,她发现了显微镜之外的其他的世界。之后,戈尔丁在康纳尔大学取得了经济学学士,至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1990年,拿到了博士学位后的第18个年头,戈尔丁拿到了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的聘书,她是哈佛经济系第一位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戈尔丁的博士论文是关于美国战前城市和南方奴隶制,在研究女工、童工和移民时,她意识到女性工人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被经济史忽视了,她开始研究女性劳动力如何演变,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为,“女性一…

“女王”:性别与对外战争

“女王”:性别与对外战争摘要:在女性领导下,国家是否经历了更多的和平?本文在15至20世纪的欧洲背景下研究这个问题。通过把“第一胎孩子的性别”和“以前的君主是否有兄弟姐妹”作为女王统治的工具变量,本文发现,由女王领导的政体比由男性国王领导的政体更多地参与战争。一方面,未婚女王比未婚国王更有可能被攻击,另一方面,已婚女王则比已婚国王更有可能主动攻击。这些结果表明了劳动分工的不对称性:已婚女王更倾向于争取她们的配偶协助她们进行统治,这使她们最终能够推行更具侵略性的战争政策。作者简介:Oeindrila Dube 芝加哥大学S. P. Harishl 威廉玛丽学院文献来源:Dube, O., & Harish, S. P. (2020). Quee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8(7), 2579-2652.本文作者:Oeindrila Dube, S. P. Harishl导论女性领导人是否更有可能引发和平?一些观点认为,由女性所领导的国家更不可能参与暴力冲突…

中国学生和父母必须认清的大学真相

✪ 安德鲁•阿伯特(Andrew D. Abbott)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 田晓丽(译) |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导读】高考临近,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再引热议。受近几年严峻就业形势与教育内卷化的影响,人们开始怀疑高等教育的意义,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场价值危机。对此,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安德鲁•阿伯特认为:大学教育没有任何实用主义的目的,那些希望借名校光环而获得世俗成功的人,在入学时就已达到目的。他指出,无论世俗是否承认,一个学生成功与否,与选了什么专业、是否努力都没有联系,因为决定性因素都在大学“之前”或“之外”。是大学筛选了他们,而不是“培养”了他们。同一学校毕业的学生之间的巨大差距,是由一些个人因素造成的,并不取决于学校的声望和入学难度。既然如此,大学四年该如何度过?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种能力:对于我们观察到的任何事件和现象,我们都能找到新的和不同的意义。通过…

疫情后的美国之旅之二:芝加哥

比人均,中国确实比不过美国。也许我的有生之年,中国的人均GDP都不能超过美国。但通过个人努力,不需要润到美国,在今天的中国,完全有机会让自己的生活超过美国人的平均水平。1这次美国之行的第二站是芝加哥。去过多次美国,东岸西岸都去过不止一次,但基本上都是西海岸直接飞到东海岸,从来没去过芝加哥这个美国中部的最大城市。之前,对芝加哥的印象,除了乔丹和公牛队,就是艾尔卡彭黑帮和芝加哥打字机,关于芝加哥南区治安的各种传闻。这次来芝加哥比印象中好一些,芝加哥城市中心比较整洁干净,比纽约城中心的感觉更好。芝加哥城临湖而建,面对一望无际,如同大海一样的密执安湖。城市并不靠海,但和海滨城市一样美丽。抵达芝加哥,正好是圣帕特里克节前夕,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每年芝加哥都把河水染绿,今年也不例外。芝加哥的特朗普大厦临河而建, 五个大大的字母,挂在大厦外墙。特朗普这个人,就是一个大EGO的…

风声|美国连发两起华人枪击案:枪支暴力到了可怕程度

作者|成律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2023年除夕夜,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的蒙特利公园市,发生了特大枪击案。这座城市坐落在洛杉矶市的东侧,有庞大的华裔聚居人口,亚裔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华裔。美国第一位华人市长陈李琬若(Lily Lee Chen),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而特大枪击案正发生于这里的华人社区中。综合多家媒体的信息显示,凶手Huu Can Tran是一名华人。案发后,从各方分析凶手作案动机来看,凶手行凶是出于心理扭曲、无法正确处理个人生活中的矛盾与困惑、同周边邻里社区素有旧怨等原因,无明显的政治、种族、文化、宗教等动机。而将此次悲剧,进行个案化、“非政治化”解读的,是绝大多数主流西方媒体、西方建制派政治人物,也是中美两国舆论场上相当多的声音所采取的立场。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凶手没有政治动机,但不代表本案不折射出政治问题。就如同不能因为某个案件是一名…

大年初一,三个与中国有关的好消息

资料图大年初一,至少三个与中国有关的好消息。倒不是都发生在农历新年第一天,只是在这第一天,在中国人最喜庆的节日里,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好消息一,中美关系不会更糟糕。这不是我说的,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的。在芝加哥大学一次活动中,被问到中美两国关系是否有所缓和时,布林肯回答:“我想是的。”他说了一堆,但有句话是这样的:“我们处于竞争,我也认为,在某些时刻,我们可以展开讨论。……有对话和参与,往往就会产生这种(缓和)效果。世界各国都希望我们负责任地处理美中关系。他们知道我们的应对方式也会影响到他们。”不管怎样,年终岁尾,中美关系出现了某种转机。在瑞士,刘鹤与美国财长耶伦举行了第一次面对面会谈。谈话气氛不错,专业、深入、坦诚、务实,还富有建设性。成果之一,双方都表达了合作意向;成果之二,中方欢迎耶伦访华。说起来,这将是耶伦上任后第一次访华。在耶伦访华前,中国春节…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