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黑已经伤不到河南人了

河南又上热搜了。关于具体的争论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在互联网舆论场里,河南总是以一种“割裂”的形象出现。有人称赞河南卫视的晚会好、胖东来企业做得棒;有人拿着过往的江湖负面传说安在河南人身上。河南作为一个省份,总是登上风口浪尖。争论本身是无意义的,但处于风暴中心的主人公呈现何种态度,值得我们去了解。我们和三位河南朋友聊聊,她们是如何看待地域歧视的?Q1:如何看待互联网上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小时候我其实不懂,为什么江湖上都在说“河南人偷井盖”“防火防盗防河南”;那时候我在想,我身边也没人偷井盖啊,大街上的井盖也都还在呀。我甚至也没去过那个神秘的城市——驻马店。上大学之后我开始接触互联网,发现我们河南人在网上的风评确实不好。但我不会生气,有时候自己还会看网上的“地域笑话”,有些写的很精髓,比脱口秀好笑。如果把省份比作明星,那河南就是“黑红”,至少有存在感了不是…

中消协点名南阳音乐节盗窃事件:各地城市举办大型公共活动必须量力而行

20日,中消协发布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南阳音乐节盗窃事件成消费维权领域典型案例。中消协提到,“淄博烧烤”带来的流量和曝光度令人眼热,“反向旅游”的趋势也为诸多小城市提供了发展信心。珠玉在前,各地城市迫不及待打造消费新地标、培育消费新业态、推出文旅新产品,带动形成新的增长点。但风险随之而来,地方相关部门管理水平、应对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经验,使得一些城市的创新举动最终变为“败走麦城”。河南南阳迷笛音乐节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市长出动、市民参与,几乎复刻淄博的成功之路,但最后的盗窃事件却毁坏了城市声誉。这也提醒各地城市举办大型公共活动必须量力而行,要在预警、监督和突发情况处理方面做好充分预案,投入足够力量。否则,摊子铺得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变成网红城市,地方经济就真有救了?

1一个很容易得出的观察: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争着做“网红”。过去的这个长假,各地办了60多个音乐节,除了出圈的南阳迷笛音乐节,还有太湖湾音乐节、佛山国潮音乐节、镇江泡泡岛音乐节……图源解放日报。各地的政府官员们忙着恶补音乐知识,什么是摇滚、民谣、布鲁斯……石家庄索性宣称要打造摇滚之城,几个部门联合开了会,还结合自己名字“rock home town”中英文双关玩了个“梗”。要说过去,这些节啊会啊也不是不办,但往往就是市场主体行为,政府最多是躲在背后提供一些服务,而今,旅游局长们纷纷下场拍起短视频展现才艺,地方主官甚至自己到火车站迎接乐迷。无他,这类活动已经成了城市进一步强化自我形象、向外推销自己的一个方式,游客的钱要挣,看客的注意力也要挣,“网红”“出圈”随之变得尤为重要。这事开头貌似是上半年依靠烧烤狠狠火了一把的淄博。面对短视频平台上意外走红的流量,淄博政府反应相当…

被盗窃的音乐节,被“杀死”的河南人

一夜回到解放前!河南老乡用十多年摘下的帽子,十一假期这几天,又全给戴回去了。9月4日,迷笛音乐节官方微博发布“中原迷笛”音乐节全阵容,地点选在河南省南阳市。谁都没想到,在短短一个月后的“十一”,这个本应属于乐迷的盛会,会变成混乱收场的闹剧:盗窃案件65起、#迷笛 偷东西#热搜第一,河南南阳形象被抹黑……这场属于乐迷的狂欢,由于偷盗迅速变味,然后一步步变成地域歧视的战场……这是南阳第一次举办迷笛音乐节。当地政府为承接为期4天的活动,特意在郊区辟出一块空地,还培植了草坪,取名为“绿野独白”。仅在9月30日一天,绿野独白音乐会现场买票进入的乐迷就达到了4万,场外人流也有4万人。而依照惯例,户外音乐节大都会有帐篷供乐迷露营,这次也不例外。美中不足的是“中原迷笛”正赶上下雨,4天的音乐节,下了3天的雨。绿野独白场地土壤的含水量接近饱和,现场一片泥泞。但就是这样的环境,却成了爱…

南阳迷笛音乐节的AB面

9月29日到10月2日,中原迷笛音乐节举办期间,河南南阳正连天阴雨。四夜三天的盛大狂欢,构建了一个近乎乌托邦的理想图景。10月3日开始,“迷笛音乐节发生大规模偷盗”给了这场美梦一个荒诞的尾声,随后引发的大量地域攻击和口水仗,让这场迷笛学校30年的收官音乐节留在人们的记忆里。10月4日、5日,南阳官方和中原迷笛音乐节组委会分别回应,通报了盗窃案调查进展并对乐迷致歉。在很多乐迷眼里,中原迷笛音乐节是他们参加过的最累、最“脏”的一场音乐节,也是精神上最愉悦的一场音乐节,但“偷盗”结局令人遗憾。对于被偷的乐迷来说,财物损失将他们从乌托邦迅速拉回现实,有人滞留南阳继续寻找失物,有人回到城市等待结果。一场盗窃,让本可能成为今年最具摇滚精神的中原迷笛音乐节,以及南阳这座付出了热情的三线小城,面临着极具争议的AB面。等待失物招领的人10月3日下午开始,南阳迷笛音乐节发生偷盗的消息开始流传…

甩锅和拉踩,都不是迷笛音乐节该有的“姿态”

津津乐道地搞地域歧视和年龄歧视,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最近,在河南南阳举办的迷笛音乐节,本来是一件让歌迷、举办方双赢的好事,却因为意料之外的盗窃事件,引起不少人的不快,也引发舆论场上的热议。据“2023中原迷笛音乐节卧龙区指挥部”发布的通报显示:“迷笛音乐节闭营前后,有乐迷反映物品丢失、被盗,指挥部对此感同身受、深表歉意。对此期间存在的组织不够周密问题,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公安机关已开展专项侦查调查,相关人员已到案,追回了相关物品。根据目前乐迷登记情况,已归还身份证79张、电脑3台、手机17部,其余物品正在核实联系。”相关通报与此同时,一些奇怪的声音在网上出现。有人将个别不法分子的做法,上升到一个地区民众的“习惯”,甚至认为当地很多人都有小偷小摸的毛病。这种“地域黑”的言论,虽然遭到不少理性网民的强烈抵制,但还是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这既令活动方与活动…

如果“南阳主持人”是“巴奴发言人”…

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20年5月23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南阳迷笛的事,似乎还在发酵。其实这个事情在前些天已经简单唠过了,在《迷笛之殇,折射出“基层”工作之难》中提到:做事背锅,资源受限,舆论被动。想来大家从“迷笛”,能够看到,在基层想做点事,是有多难了吧。而在《翻译翻译,什么,是基本常识?》中,其实也系统的阐述了一下“基本常识”的复杂:中国不是只有年轻人,只有“数字游民”,只有比肩国际一流的超一线城市的中国。中国很大,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跨越了近百年。大家的“基本常识”,横跨农耕时代,工业时代,数字时代;融合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这两篇文章,后台有不少读者说我在为“南阳”洗白,事实上,这两篇文章的…

谁在借南阳迷笛音乐节大搞地域黑?

文 | 竹里露脸和现眼只差一步。电影《私人订制》里的这句台词,这两天被人拿来形容举办迷笛音乐节的南阳。这两天,南阳迷笛音乐节火了。火的原因倒不是音乐节本身,而是节后有乐迷反映,现场盗窃猖獗,“简直是洗劫”。大量乐迷反映东西被盗,包括帐篷、睡袋、露营车,还有苹果手机、平板电脑、银行卡、现金等,甚至“拳头粗的电缆线都偷”。这些乱象引发关注后,10月5日,迷笛音乐节官方发布公告解释称,因网民陈某违规发布“活动已结束要清理现场”的不实信息,引发附近村民趁乱下手,出现多起露营区财物被盗的案件。当晚9时许,“2023中原迷笛音乐节卧龙区指挥部”发布关于2023中原迷笛音乐节有关情况的通报,称“深表歉意”、“将不断改进和完善”。通报称,已归还身份证79张、电脑3台、手机17部,其余物品正在核实联系。直到今天,关于南阳,迷笛的相关话题仍在发酵。在互联网上,这一事件甚至被部分人有意无意地引…

迷笛摇滚节,要反思的不是当地群众

作者 |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吕德文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有句名言,“窃书不算偷”。用“窃”代替“偷”,当然无助于掩盖“偷窃”的法律事实,但对孔乙己而言,却有道德内涵——他希望以此保留读书人的脸面。南阳迷笛音乐节的农民,偷了乐迷的财物,但当地农民有个解释,说以为是别人不要了的,是“拿”不是“偷”。这一说辞,当然也无助于改变偷窃的法律事实,但对于当事人而言,却有伦理价值——他们希望保住正常人的脸面。南阳迷笛音乐节的偷盗场地主要为音乐节现场及乐迷的露营区 / 图源:@迷笛某种程度上,今日中国的很多普通人,和一百年前的孔乙己的行为逻辑,并无本质差别。他们需要遵循正式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也会有自己的一套非正式的行动伦理,“脸面”比什么都重要。遵守法律和“要脸”并不矛盾。当法律不及之时,少数人会做出一些违法也不要脸的事,只要非正式规范不以规制,…

尴尬的南阳音乐节,给“破圈”之城提了个醒

(图片来源:pixabay)这个假期我去了一趟山东枣庄的台儿庄古城,说实话这个古城虽是复建的,但建筑精美底蕴深厚,而且景区服务态度也很好,物价也适中。美中不足的是高铁站与古城之间缺乏一条旅游专线,导致游客要么花一百多打车,要么就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就这么一点遗憾,可能让很多人不会再来第二次了。要成一件事是很难的,但要坏事往往一个环节拉胯就够了。河南南阳迷笛音乐节宿营地失窃事件,在这个假期的尾声上了热搜。全国各地的乐迷到南阳这个小城,结结实实嗨了几天。没想到就在音乐节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人造谣说营地里的东西都要清理了,可以拿走。于是周围的村民手提肩扛,甚至骑着三轮车来搬。从衣服鞋袜到手机电脑,甚至连帐篷直接搬走,有的乐迷说内裤都没了。这件事确实太有话题性了,音乐节这种典型文青趣味的事物,在乡村法则面前碰得灰头土脸。不出所料,网络舆论对着南阳开起了“地图炮”。搞…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