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颗超大幅宽商业光学遥感卫星发射,星箭均由上海航天研制

2024年4月15日12时12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四维高景三号01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的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点火升空。本文图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本次发射所使用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约300吨,对应700公里太阳同步圆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3吨,具备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火箭转运本次任务为长征二号丁火箭采用新的地面测发软件,为确保圆满完成发射任务,型号组织成立了测发软件工作组,负责服务器的布置、调试和任务保障,与发射场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并针对测发软件的特点,新编制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同时,针对3、4月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风、扬尘等恶劣天气高发的特点,试验队提前做好发射场流程安排,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提供的气象条件,实时调整了一二级箭体及星罩组合体的转场时间,有…

7名记者遭袭1死6伤,三大国际媒体要求以色列解释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王逸】“以色列明显蓄意针对记者两次发射炮弹,造成一名路透社记者死亡,6名记者受伤”——12月7日,两家人权组织、两家媒体分别发表调查报告和声明,指控以色列在10月13日的一次行动中“蓄意炮击媒体记者”,称有证据表明,以色列军方“知道或应该知道”他们袭击的对象是平民,这种“蓄意针对平民的行为构成战争罪”。该事件造成37岁的路透社记者伊萨姆·阿卜杜拉当场身亡,28岁的法新社摄影记者克里斯蒂娜·阿西受重伤被截肢,目前仍在医院治疗。以色列8日回应称,记者们当时所在的地方是“活跃战区”,“进入该地区是危险的”,以方正在对该事件展开调查。12月7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人权组织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路透社记者伊萨姆·阿卜杜拉的照片和他生前使用的相机、三脚架。(视觉中国)“记者身上有明显标识”路透社、法新社及两家人权组织7日…

眼睛的分子年龄首次确定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手术过程中常规取出的微小眼液滴,绘制了来自眼内不同细胞类型的近6000种蛋白质的图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10月19日的《细胞》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根据这些数据创建了一个“蛋白质组时钟”,可根据健康人的蛋白质谱判断其眼睛的分子年龄。该时钟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葡萄膜炎等疾病会导致特定类型细胞加速衰老。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还在眼液中检测到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蛋白质,这可能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途径。为了绘制眼内不同类型细胞的蛋白质图谱,研究团队使用高分辨率方法来表征120个液体活检中的蛋白质,这些活检样品取自接受眼科手术患者的房水或玻璃体液。他们总共鉴定出了5953种蛋白质,是之前类似研究中鉴定的蛋白质数量的10倍。使用新创建的软件工具,研究人员能将每种蛋白质追溯到特定的细胞类型。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人工智…

中国首个!多基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全球测绘系统成功在轨应用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我国“宏图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搭载的、空天院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星载单航过多基线干涉SAR高精度地形测绘数据产品。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多基线干涉SAR全球测绘系统成功在轨应用。今年3月30日,“宏图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其SAR系统由“一主三辅” 4颗卫星形成车轮式干涉编队。空天院全面承担了SAR载荷系统设计开发与工程研制,突破了多星编队基线设计与优化、多星系统协同工作、空间多基线联合高程测量及多基三维成像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最高分辨率优于0.5米,具备1∶5万比例尺测绘能力。据星载SAR团队总师介绍,多基线干涉SAR是在多个卫星构成编队的基础上,利用多个卫星之间的位置多样性信息,协同工作提升高程测绘的精度和效率。该系统一次飞越可获取4组观测数据、…

中国首个!多基线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全球测绘系统成功在轨应用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陆成宽)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我国“宏图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搭载的、空天院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星载单航过多基线干涉SAR高精度地形测绘数据产品。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多基线干涉SAR全球测绘系统成功在轨应用。今年3月30日,“宏图一号”商业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其SAR系统由“一主三辅” 4颗卫星形成车轮式干涉编队。空天院全面承担了SAR载荷系统设计开发与工程研制,突破了多星编队基线设计与优化、多星系统协同工作、空间多基线联合高程测量及多基三维成像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最高分辨率优于0.5米,具备1∶5万比例尺测绘能力。据星载SAR团队总师介绍,多基线干涉SAR是在多个卫星构成编队的基础上,利用多个卫星之间的位置多样性信息,协同工作提升高程测绘的精度和效率。该系统一次飞越可获取4组观测数据、…

天外来新土!美国首个小行星采样任务返回地球

人从未比在太空行走时显得更为渺小,或更为伟大太空飞行7年后,NASA小行星探测器奥西里斯-REx(OSIRIS-REx)的样本返回舱于北京时间今天(9月24日)晚间在美国西部沙漠着陆。这是美国首个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样本返回舱着陆(图源:NASA Live)耗资10亿美元的奥西里斯-REx 任务是2016年9月8日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的,近两年后抵达小行星贝努(Bennu)周围,然后又花了两年时间对其表面进行扫描和成像。2020年10月20日,从轨道上对贝努的地形进行仔细观察后,探测器降落到这颗平均直径490米的小行星表面,收集了约250克样本,存入探测器的样本返回舱中。2021年5月,探测器推进系统点火,开始返回19亿公里之外的地球。刚刚,它的样本返回舱完成了任务最困难的环节之一:地球大气层再入与着陆。▲着陆瞬间(图源:NASA Live)贝努是什么星?贝努是1999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以古埃及神话中的不死鸟命名,其形状…

酷似熊脸!火星表面发现奇特地貌

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据《独立报》1月27日报道,美国的天文学家在火星表面发现一处奇特的地貌结构,酷似一张熊脸。该地貌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发射的火星侦察轨道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机观测到的。照片显示,这个奇特的地貌由一座塌陷处呈V形的山丘、两个陨石坑和一个将前者圈起来的环形断裂口构成。其中,塌陷处呈V形的山丘就像是熊的鼻子,两个陨石坑则像是熊的两只眼睛,环形断裂口则像是熊的头颅。亚利桑那大学发布声明称,这些特征看起来有点像熊脸。火星表面的“熊脸” (图片来源:NASA)研究人员表示,环形的断裂口可能是由沉积物覆盖了撞击坑后形成的,而“熊鼻子”可能是火山或泥浆喷口。沉积在陨石坑内的物质可能是熔岩或泥浆。这不是人类第一次在火星表面发现奇怪的地质构造。去年5月,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现了一处奇怪的岩层,看起来就像是通往外星人住处的一扇门。科学家分析…

美媒披露内幕!俄乌冲突成美“算法之战”?

精准的军援离不开精准的情报和海量的数据支持近期美媒披露美高科技公司与美国防部合作俄乌冲突已演变为“算法之战”美科技公司与美国防部合作深度介入俄乌冲突近期,《华盛顿邮报》一篇名为《算法是如何打破俄乌战争平衡的?》的报道,披露了美国高科技公司与美国国防部及情报部门合作,深度介入俄乌冲突的种种内幕。报道 称, 乌克兰军队真正 不寻常之处 ,在于 他们的 通讯能 力,能够实时获取情报和目标信息。 而这 种不同寻常背后,离不开 西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这些图片都来自美国麦克萨公司的数据库,从图片中可以看到白俄罗斯的空军基地、俄罗斯的核弹料库等。该公司每天会拍摄15次卫星图片供用户使用,此外,用户还可以搜索过去20年的卫星图像档案。麦克萨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空间技术公司之一,有60多年的历史,美国国防部都是该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麦克萨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甚至可看…

风云气象卫星:五十载精测风云 服务防灾减灾

原标题:风云气象卫星:五十载精测风云 服务防灾减灾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是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开展50周年。50年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从零起步、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  风云卫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气象卫星星座,从风云一号、风云二号,到风云三号、风云四号,我国已成功发射了“两代四型”共17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7颗在轨运行。  1970年,我国开始独立自主研制风云卫星。50年来,风云气象卫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我国台风、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大幅提升。2016年,我国成功发射风云四号A星,最高分辨率从1.25公里提高到500米,在全球首次实现静止轨道大气高光谱垂直探测。  据了解,到2025年,我国计划再发射7颗风云卫星,风云卫星观测体系将更加完…

海上升“利箭”!三大优势保障卫星发射成功

原标题:海上升“利箭”!三大优势保障卫星发射成功  央视网消息:15日上午9时23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经过约10多分钟飞行,火箭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本次发射9颗卫星 获取高分辨率视频影像  “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包括“央视频号”卫星在内的3颗视频成像模式卫星和6颗推扫成像模式卫星,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率可见光推扫影像和视频影像,将为我国国土资源普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提供遥感服务。   融媒体卫星为新闻热点提供太空观察视角  其中,“央视频”号是由央视频联合“小火箭”与长光卫星合作打造的融媒体内容卫星,可以及时迅捷地为国内外新闻热点事件提供独特的太空观察视角,也可以结合央视频的新媒体技术为公共领域提供服务。  海上升…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