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以色列和犹太人的形象受到沉重打击,这很可能是一个分水岭

美国已经这一轮已经抓了700多示威者,但是抗议浪潮继续蔓延,以色列和犹太人的形象受到沉重打击,这很可能是一个分水岭。压不住各地大学生的抗议,显示犹太政商联盟对美国舆论的控制力下降了,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打击了资本通过政客和媒体把控社会思潮的坚固逻辑。TikTok备受美国年轻人喜爱,而它是互联网去中心化的代表作。在过去的社交平台上,一些大V还有些特权可以呼风唤雨,但是到了TikTok这种短视频平台上,所有发布者更加平等,谁说得对,而且得是这一次说得对,说得有趣,大家才会看他的。以色列被美国舆论和受它影响的西方舆论塑造成苦难犹太人的避难所,以及正义的复仇者。直到冷战结束,这个形象至少在西方世界里坚如磐石。因为那个时候,阿拉伯人有苏联的鼎力支持,以色列成了西方在中东的化身。但是苏联解体后,中东的平衡随之打破,以色列变成了毫无顾忌的巴勒斯坦土地占领者,以及杀戮者。一个以色列人被打…

规定妇女“查询配偶财产权”,合理吗?

妇女权益保护地方立法有新动作。近日,有省份在当地的《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明确,妇女持身份证、户口本和结婚证等证明夫妻关系的有效证件,可以依法向房地产行政管理、车辆管理等单位申请查询配偶的财产状况,有关单位应当受理,并且为其出具相应的书面材料。规定妇女“查询配偶财产权”,合理吗?对此,中新网采访了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律师逯玉,作出相关解读。01规定“查询配偶财产权”并非第一例从全国性法规来看,夏海龙向中新网介绍,《民法典》及其他法律中均没有夫妻一方可以直接查询配偶名下财产情况的规定。《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此外,《商业银行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皆对财产信息保密作出了相关规定。从隐私保护的角度,夏海龙表示,公民的财产情况属于个人隐私的重要部分,受…

最近关于莫言的争论或许还有更大的意义!

最近,围绕莫言的争论引发网络舆论大潮。历史地看,莫言的文学观其实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整个文化界发生的全盘西化一幕有着重大关联。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曾经有过一部电视政论片,这是一部彻底否定黄河文明、中国龙、万里长城、黄皮肤、黄种人、中华民族而希望中国全面拥抱欧洲蓝色文明的电视政论片,中国也在这次最彻底的文化否定大潮中走到了最危险的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莫言及莫言们走上了中国文坛,只不过那部电视政论片最后被否定,那种彻底否定中华文明的思潮得到了遏制。但莫言及莫言们、方方及方方们仍然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甚至成为中国文学界的某种象征,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作为我们社会的标杆,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反思。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授予莫言文学奖时的颁奖词是:“莫言是个诗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而出。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

北大硕士张老三,事业正红从华为辞职,跑国外不当工程师当水管工

名校毕业却回老家烧锅炉,被华为录用当工程师却在事业当红之际辞职去创业,不在国内好好待着却跑到加拿大拧螺丝,这是北大硕士张老三的真实经历。他的经历在网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的网友说他折腾,还有的网友说他浪费国家资源,但他却悠然自得。张老三为啥要如此折腾?如今的他在国外生活的怎么样?烧锅炉的名校生七十年代出生的张老三,打小就受到改革开放思潮的影响,思维活跃,想法也很跳脱。他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却想一出是一出。因为看了“铁榔头”郎平的采访,他被体育的运动精神所感染,吵着闹着非要去当个运动员。父母拗不过他,只能找了个体育教练带他训练。就这样,张老三把心思放到了运动上,废寝忘食地练出了一身腱子肉,尤其在游泳方面格外有水平。但是,要想进入国家队并不容易,即便张老三觉得自己已经很优秀了,却还是达不到进入国家队的考核要求,最终只能放弃了这个梦想。好在张老三脑子确实好使,…

被盗文物,何日回家?

灰色的佛首安放在黑色的背景板前,光从头顶垂下,佛首看起来庄严祥和。但细看之下,人们会发现它早已被“毁容”:鼻子被残忍地削去,曾经的大耳垂也不复存在。更让人痛心的是,这尊佛首长期以来一直是身首异处的状态:头颅在美国,身躯却在柬埔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归还柬埔寨文物清单中的佛首。如今,这尊佛首终于要回到家乡柬埔寨了。2023年12月16日,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发表声明称,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归还14件原本属于柬埔寨的被盗文物,柬方对此表示欢迎。归还的这批文物中有不少价值较高的物品,除了这尊长期“离家”的佛首,还包括一尊被该国人誉为“祖先灵魂”的10世纪乌玛女神雕像。另外,除了柬埔寨之外,泰国也将在同一时间接收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返还的2件重要文物。这不是美国的博物馆第一次向外国归还文物。其实,每隔一段时间,美国的博物馆就会向外国归还一批被盗文物,数目从几件到几十件不等。被归…

美国迟早会再次爆发内战,但不是现在

(图为拍摄于湖北黄冈东坡赤壁景区)1)美国得克萨斯州与美国联邦政府在移民问题上发生对峙,让国内一些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大肆炒作“美国可能会爆发内战”,“美国可能会分裂”。其实,这些都是没有什么专业性的跟风炒作。2)美国的政治制度比较特殊,联邦制、三权分立、复杂的选举制度等,让美国在整个国家比较强大、经济繁荣的时候,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旦美国社会内部矛盾激化,各种矛盾就会通过复杂的选举制演变成激烈的“党争”。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宪法的地位至高无上,但美国宪法本身“言简意赅”,存在各种“故意模糊”之处,对于美国分裂、各州独立等问题,美国宪法其实并没有提供明确的法律程序。一旦美国真的发生内战、解体的情况,过程将会混乱不堪,法理问题都扯不清楚。3)从1980年代初开始,美国里根政府大肆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结果便是美国经济脱实入虚、产业空心化严重,美国国内贫富差距拉大,…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家”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你们这个崇尚和平的文化对世界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中国这样一个和平的事业里面,他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中国才是人类和平与繁荣的希望。”“当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人民如何在战争中更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平对于世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而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仅有能力保卫自身的和平,也可以向世界带来和平的力量和希望。在东方卫视1月8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一同讨论了中国给世界带去和平的希望和力量的根源到底是什么。范勇鹏:近年来世界上很不太平。全球经济衰退,贸易战、世界性传染病、地区性危机频发,小国沦为棋子,列强纷纷入局,整个危机在螺旋上升,各国内部极端的思潮泛滥。如果按照二十世纪的“剧本”,接下来很有可能就要步入世界大战的不归路了。当然,今天和历史…

美国高校成“第二战场”,深陷反犹风波的学生们怎么说?

文 / 冯诗豪编辑 / 漆菲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高校成为“第二战场”,持不同立场的学生组织以校园为活动空间来表达他们对于不断拉锯的加沙战争的态度和诉求。校园内的集会随着冲突的发展而越发声势浩大,有关反犹主义或者恐穆事件的报告也随之增多。美国犹太民权组织“反诽谤联盟”(ADL) 在一份2023年11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相比于10月7日哈马斯发动突然袭击之前,在美国校园感到人身安全有保障的犹太裔学生占比从67%下降到了46%。与此同时,美国最大的穆斯林民权和倡导组织美国伊斯兰关系委员会(CAIR)则指出,自本轮冲突以来,该组织收到的有关针对巴勒斯坦裔或阿拉伯人的投诉事件已经达到778起 ,是自2015年以来的新高。基于上述背景,美国国会在12月5日举办了一场关于校园反犹主义的听证会。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出席作证。这三所大学也是此次关于巴以冲突集会发生最集中的美国精…

青年毛泽东,曾有一个未圆的留学梦

早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前,青年毛泽东就风尘仆仆地多次来到上海,推动赴法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共创“开天辟地”伟业。“应该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五四运动前后,中华大地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热潮。为寻找振兴中华之路,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漂洋过海,“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锤炼出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赴法留学的唐铎在《回忆五四时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记述:“1918年春,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同志,在湖南组织了革命团体——新民学会,经常组织会员讨论中国的出路问题”“新民学会专门讨论了组织会员和湖南青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的问题。他们认为通过留法勤工俭学,可以直接研究西欧工人运动的经验,特别是研究十月革命的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潮……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便着手积极组织,进行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1918年10月16日,新民学会会员罗学瓒在家信中称…

你的圣诞节,轮不到他们来定义

对于圣诞节的排斥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已有之。但排斥跟排斥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从这些区别中可以看出时代思潮的变化。二十年前,有些不从众的同学拒绝圣诞节时说的是“你们过你们的,我又不信上帝我不过”;十多年前,一些厌恶花钱的人则开始痛斥“圣诞节就是消费主义陷阱”。总得来说,上述抵触有一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但都属于个人主观选择,谈不上攻击他人。可大概从十年前发端,并在最近四五年开始泛滥,对圣诞节(也包括其它来自西方的节日)的抵制语言已然超出个人选择、娱乐消费的范畴,被抬升到了家仇国恨的高度,充斥一系列攻击性十足的大词。很多平日里并不关注历史,也不谈论民俗,甚至特喜欢跟着张雪峰一起贬低文科价值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顺滑变身,一张嘴就是从人文社科里诞生的批判性大词。只要在12月24日当天刷刷简体中文的主流社交媒体,你就有很高频率遭遇“文化入侵”“节日殖民主义”这…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