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感”很重是什么梗?

最近,一种名叫“偷感”的概念悄然流行起来。也许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小时候考试,复习了也不敢说,生怕没考好被人嘲笑,努力化为泡影;买了件新潮的衣服穿出门,走在街上也担心路人注视的目光;成年后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自拍,怕别人觉得自己是长相一般还自恋的人;当同辈都很忙的时候,自己很闲也不敢摸鱼,只能装作忙碌的样子……微博热搜有关“偷感”的话题“偷感”形容默默做事不愿让别人知道。“偷感很重”的人对一些行为方式有比较强的“内在安全感”需求,不希望太多曝光于人前,所以有时也会用来形容一些不愿引发他人关注的行为,如偷偷减肥不告诉任何人等。网友总结的“偷感”定义关于“偷感”千人千面的理解,表明着每个人独特而微妙的情绪;“偷感”成为热词的背后,呈现出人们自我独处和社会链接这一现代性生活的永恒问题。1“偷感”是怎么出圈的?“偷感”一词的出圈,离不开网友们分享自己对“偷感”…

浙江宣传:该怎么看年轻人“整顿职场”

在各大App平台,关于职场的话题总能引起热议:有人晒工资条,有人吐槽老板同事,有人提供“职场生存指南”,“社畜”们忙着代入各种花式情境,乐此不疲。在众多细分话题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一批年轻人“整顿职场”的“爽文”,比如“下班后坚决不接与工作相关的电话”“辞职理由:不想说原因,说了也是瞎编的”,等等。不少网友表示,“读完感到十分舒适”。为何“整顿职场”的话题在当下如此流行?相关讨论揭示了当下职场环境的哪些侧面,又启示我们要构建怎样的劳资关系?社交平台上关于年轻人“整顿职场”的相关笔记一想弄明白“整顿职场”的话题为何被职场人津津乐道,首先要理清楚年轻人“整顿职场”整顿的究竟是什么,或者说,这样一种表达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怎样的诉求。“职场不是‘法外之地’”。“五险一金”买不齐,劳动合同晚点签,“白嫖”加班不给钱,甚至输出可怕的职场PUA……一些用人单位涉嫌违反劳…

媒体:为了爽而爽,激化矛盾的微短剧是毒鸡汤

微短剧让人欲罢不能、难以抽身,等到恍然反应过来,多少都有“中毒”症状。显而易见的是金钱投入。一个个19.9、39.9的充值页面,看似不多却架不住积少成多。更何况,某些短剧早就为充值步步为营。声称VIP全平台畅游,却以小字号备注“特定剧集除外”;刚在此平台完成付费,便又被引流到彼平台上,“割韭菜”套路层出不穷。花钱看剧,也要搭上时间精力。一天不过24小时,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极为“懂你”的微短剧,往往在快速反转的关键时刻留下“钩子”,“刷到不能停”,你的时间也被其狠狠占据。媒介既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载体。微短剧的有限时长,决定了它必然极尽压缩,摒弃一切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专攻人的爽点。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此即彼,这种“二极管”式的思维方式,也在助推着极端浅薄。同时,为了让爽感更爽,前期矛盾冲突必须制造得尤其激烈。两性、地域、贫富……都可拿来大做文章。某些冲…

流浪动物伤人,为什么喂养人要赔偿?

争议近期,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一起案件,引发网友关注。在上海闵行,吴某与同事去羽毛球馆打羽毛球。接球时没注意右脚踩到了猫肚子上,随后摔倒受伤,构成十级伤残。吴某将羽毛球馆和喂养流浪猫的球场员工肖某一起诉至法院。肖某辩称,只有投喂的行为并非饲养。肖某同事林某称,肖某在厕所门口固定投喂流浪猫,还带猫去洗澡、看病。根据以上行为,法院认定流浪猫与肖某构成饲养关系,肖某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吴某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240198.20元,该羽毛球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在此案中,喂养流浪猫的肖某为何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成了争论的焦点。哪些环节是定责关键?流浪猫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但过往案件鲜少引发如此争议。原因就在于此案的特殊情境和一些细节值得深究。案件公布后,支持此判决的网友认为,肖某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投喂行为,通过固定投喂、洗澡、看病等举措,已经形成了与流浪猫之间的饲养…

人民日报:要将正当防卫条款持续落到实处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报告明确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3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今年全国两会,“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成为“两高”报告的关注热词。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于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近年来,多起正当防卫案件引发社会关注,司法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强化对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权的保护,使司法活动既遵从法律规定,又符合道德标准;既守护公…

杭州宾利车主施暴视频中,站出来阻止的是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倩玮2月25日,有网友发布视频:浙江杭州一高架发生伤人事件,前方宾利驾驶员与后方宝马驾驶员发生肢体冲突,前车驾驶员将宝马驾驶员拖出驾驶室,当街对其进行殴打。对此,杭州公安回应,事情发生在2月22日,双方系表兄弟关系,因经营纠纷发生冲突。目前,宾利驾驶员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杭州警方通报宾利车主伤人事件:两人系表兄弟,嫌疑人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拘)视频中,有位身穿深色外套、戴眼镜的男子从车上走下来,对双方进行劝阻,并阻挡了进一步的施暴。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大家都在好奇他的身份。潮新闻记者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这位见义勇为的人是浙杭律师事务所的孙子见律师。孙律师(左)阻止施暴 视频截图孙律师 受访者提供记者联系了他,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天的经过。眼见劝阻无效,他弯下腰,用半个身体护住伤者孙律师回忆,2月22日下午2时30分左右,他刚办完案回家。车辆行…

罗翔又上热搜了,因电影《第二十条》情绪激动,他的发言意味深长

凡是看过电影《第二十条》的观众,都对“第二十条”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比如下面这位观众评论得非常独到,他说:张贵生,是来不及的第二十条,郝秀萍,是来得及的第二十条,韩雨辰,是未来勇敢的第二十条。还有一位观众非常有才华,不但抛出《孟子·尽心上》的文言文评论,更精辟的总结道: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能让更多的人对公平正义留有期待,对法律,例如正当防卫有一定的普及作用。看得出,观众对于电影的内容非常的关切,各抒己见,这不,就连罗翔老师在看完电影《第二十条》后,也第一时间发了视频,回忆了自己走向公共普法的道路,很大程度是因为第二十条的缘故。还用大家都能听懂的大白话,解读了“正当防卫”是如何适用于电影中的案件。#罗翔看了电影第二十条#这个话题也很快冲上热搜。罗翔老师对电影中“第二十条”内核的解读完全不同于影评人,而是一个法律人的专业见解。原来,罗老师第一篇获得…

日美演习首次将中国列为“假想敌”

日本媒体2月4日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称,日本和美国军方在从1日开始的代号为“利刃”的联合指挥所电脑模拟演习中,首度将中国列为“假想敌”。报道称,此次电脑模拟演习,假想台湾地区发生紧急事态,且此次演习使用的是与实际地形相同的未经改动的地图。而在此之前,为避免计划一旦泄露后引起相关方面的反弹,使用的是与实际地形略有不同的地图。据信,日本防卫省已经根据安保法规将演习情境封存为“特别指定机密”。日美有多项针对紧急情况的联合行动计划,而涉及台湾地区的一份计划草案已在去年年底完成。此次“利刃”演习的结果将反映到今年年底前编写的最终计划中,并通过2025年的“利剑”演习进行验证。(凤凰卫视李嘉栋 综合报道)

“公共知识分子”怎么就成了贬义词?

无论公知们如何相互攻击和谩骂,永远比没有“公知”强。因为一个没有“公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已经令所有人绝望的社会:连知识分子都不再有对社会的大关怀,或者说是压制自己的这种关怀,这个社会就一定心脉已断。但是,我们确实也需要对中国目前的公知提出更高的要求。“公知”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相互攻击的水平上,他们的讨论必须有一定的科学证据和理论的支持,而不能仅仅因为立场。——唐世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13-)复旦大学“陈树渠讲席教授”(2014-2020)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复旦大学复杂决策分析中心主任“公共知识分子”怎么就成了贬义词?文 | 唐世平来源 | 文化纵横不知何时何故,“公知”在当今中国的话语体系里已悄然成了一个贬义词。如此一来,是否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只要生活在象牙塔和书斋里?然而,知识分子都有“忍不住的关怀”(请允许作者剽窃一下杨奎松先生的绝好书名)。因此,“…

“小土豆”的玩梗,是冒犯吗?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永舟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旅游火了,争议也随之而来。流传在各大短视频、旅游文案中“南方小土豆”的叫法,原本代指的是来哈尔滨旅游的南方人,他们身形较东北人娇小,爱穿浅色羽绒服,让人容易一眼辨认出是来自南方的游客。但网络上逐渐出现对这种叫法的反感,认为“南方小土豆”的叫法暗含地域歧视,甚至涉及性别歧视。一些人还高举“反对娇妻文学”的大旗来讨伐这种称号。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一点儿也没被“小土豆”冒犯到。这也许因为我不够敏锐,也许因为我不够富有同理心,也许因为我认为自己并不是“小土豆”,但必要的时候并不介意短暂扮演一下“小土豆”。总之,从个人角度,我没有必要为了迎合文化人的普遍警觉,假装自己被冒犯到。但从媒体人的角度,在我们还能反思与讨论的时候,似乎还是有必要说些什么。如今,已经没人说得上来“小土豆”到底是怎么吵起来的,或者鲜有人再关心。当人们在网上…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