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也一周4天工作制了?

作者 | 齐然新加坡的一则新闻最近吸引了不少对内卷深恶痛绝的网友关注:新加坡政府劳工部门和工会一起推出了一则新的指引:当地各类企业员工可由今年12月开始,申请每周只工作四天。在强调加班的亚洲文化中,这无疑是“一股清流”。当然,这则指引不意味着新加坡开始全面推行四天工作周。就算这方面最“激进”的欧洲,四天工作周目前也仍以社会试验、倡议和小范围推行为主。不过在未来,我们确实可以期待四天工作周得到更大规模推广。为什么呢?因为工时本身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上世纪,工人们诉求五天工作周和八小时工作制,是反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严重剥削。尤其“二战”之后,在工会的强势下,欧美社会的平均工时经历了显著下降的过程—从20世纪初的每周6天60个小时降到了5天40个小时。但那之后,欧美社会整体的工时下降趋势就不明显了。新加坡人力部关于灵活工作安排的三方准则将于 2024年12月1日生效与此不同,四…

“脆皮青年”自嘲背后真问题:“脆”在心脑血管、颈椎和心理

“脆皮年轻人”这个词已经从去年流行到了现在,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脆皮”经历:小跑着去拿外卖,结果腿抽筋了;伸个懒腰,结果脖子给扭了;打个哈欠,下巴给脱臼了……记者梳理“脆皮年轻人”的相关新闻后发现,这个词引发关注的源头是郑州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在一个月内收治了1700多名18-25岁的年轻人,有外伤、腹痛、胸闷、过度换气综合征等。当年轻人在自嘲“脆皮”时,其实也是在表达一种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有不少代表委员也表达了对年轻人身体健康的关切,并为此带来了相关的提案、建议。“脆”在心脑血管、颈椎和心理全国政协委员姚卫海是北京中医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已经在急诊工作了36年。当被问到印象深刻的年轻患者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三四十岁的脑梗、心梗患者,他们中有的人在吃饭过程中站起来拿东西,忽然栽倒,再没有醒来,也有的人喝酒正在兴头上,忽然胸口疼痛,被紧急送到医院………

那些年给《知音》《家庭》写稿的这位记者大腕,春节期间去世

2024年了,《知音》《家庭》这些杂志已然落寞。但十几二十年前,正是稿费“千字千元"的《知音》《家庭》大火的年代,众多新闻媒体记者在悄悄给这些杂志兼职写稿。他们因为有工作上的便利,有丰富的采写经验,不少人很快成为《知音》《家庭》这些杂志的头牌作者。李作明,就是这些记者中的一位,头牌中的头牌。2024年2月15日,他突发心梗于沈阳去世。以下,是一位和他合作的《知音》杂志编辑的追忆文字——李作明,沈阳日报高级记者,1966年生人。李作明在近二十年间,在《家庭》《知音》等刊物发表文章千余篇,被誉为特稿大王。2005年10月25日,李作明从北京的齐鲁饭店开走了《家庭》杂志社颁发给他的纪实特稿大奖——一辆雪佛兰小轿车。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记者获得的第一个轿车大奖,空前绝后。当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时光回到二十年前,90年代末期。那时候,《知音》,《家庭》和《华西都…

那些年给《知音》《家庭》写稿的这位记者大腕,春节期间去世

2024年了,《知音》《家庭》这些杂志已然落寞。但十几二十年前,正是稿费“千字千元"的《知音》《家庭》大火的年代,众多新闻媒体记者在悄悄给这些杂志兼职写稿。他们因为有工作上的便利,有丰富的采写经验,不少人很快成为《知音》《家庭》这些杂志的头牌作者。李作明,就是这些记者中的一位,头牌中的头牌。2024年2月15日,他突发心梗于沈阳去世。以下,是一位和他合作的《知音》杂志编辑的追忆文字——李作明,沈阳日报高级记者,1966年生人。李作明在近二十年间,在《家庭》《知音》等刊物发表文章千余篇,被誉为特稿大王。2005年10月25日,李作明从北京的齐鲁饭店开走了《家庭》杂志社颁发给他的纪实特稿大奖——一辆雪佛兰小轿车。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记者获得的第一个轿车大奖,空前绝后。当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时光回到二十年前,90年代末期。那时候,《知音》,《家庭》和《华西都…

俄乌冲突两周年:失去的生命、破碎的家庭、艰难的未来

俄乌冲突在2月24日届满两周年。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双方不仅在战场上引发剧烈动荡,还在其他社会方面造成了广泛影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超千万乌克兰人成“难民”,俄军超30万人员伤亡由FotoEvidence出版的书籍《乌克兰:一场战争罪行》(Ukraine:A War Crime)展示了90多位摄影记者的作品。书中收集的图片致力于讲述“冲突期间”乌克兰人的故事,以下是一些作品呈现。▲2022年3月,在乌克兰伊尔平的疏散期间,两名妇女在货车箱内相互安慰。伊尔平是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一个郊区,在冲突初期,这里遭到了俄罗斯炮兵的袭击。法比奥·布奇亚雷利(Fabio Bucciarelli)拍摄。▲乌克兰人在赫尔松争抢食品救济。《纽约时报》提供。▲迈克海尔·“米沙”·瓦尔瓦里奇(Mykhailo “Misha” Varvarych )在乌克兰特鲁斯卡韦茨的一家医院的健身房内锻炼身体。摄影…

从2023年出生人口降至902万人想起“人少了就不卷了”这句话

对于中国的前途和国运,我一直说对于中短期,也就是未来一二十年我是乐观的,但是对于长期,就不好说了。因为人类社会本质上还是分成了几个种族/文明在竞争,这几个文明之间的总体实力对比取决于这些文明内部的人能够分配到的资源总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竞争的存在,资源在不同文明之间的分配并不是线性的,比如一个文明的力量是60分,另一个文明的力量是40分,那资源在两个文明之间的分布并不是60%和40%的关系,而是往往会赢家通吃掉大部分。二战时期的苏联和德国,冷战时期的美国和苏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美贸易战都是如此。德国战败了,东部被苏联占领,那么东德的经济和产业就是属于完全被苏联控制的局面,是属于苏联的一部分了,那么东德的产业属于东德的比例是苏联控制的,是10%还是100%取决于苏联的意志。和美国搞冷战失败的苏联直接国家都解体了,不存在了,国土缩小了四分之一,经济规模更是一落千丈,现在…

一个大学老师的年终总结:给学生调解男女朋友纠纷5次,学生分手5次

作者:杨二平(硕导、副教授) 编辑:学妹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本人杨二平,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经过一年的立项与调研,我认为去年年终总结交的太仓促、太晚,没有全面反应出我的真实水平。今年,我用两周的时间精心做了一份年终总结。总结如下,请各位体察:1. 过去的一年是奋进的一年、收获的一年,就学术研究来说,共投稿11次,投往年稿8次,投今年稿3次,被拒9次,中两次,普天同庆,喜大普奔。掏版面费1次。2. 教学方面,给本科生上课80次,教课认真负责,以讲课为主,放片为辅,讲放结合,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课后鼓掌10次,下课悄无声息11次,因学生上课戴耳机生闷气30次,担心学生啥也不会23次,自己把自己讲迷糊1次。3. 给研究生上课32次,义愤填膺讲课15次,苦口婆心讲课10次,气不打一处来讲课6次,兴高采烈讲课1次。4. 划重点0次,担心学生不及格很多次。5. 响应学院号召监考25次,荣膺学院监考致富…

一帮成都90后、00后,合伙开了家养老院

中国预计在2035年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开始关注、参与养老行业,‍‍‍大家对养老新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苏州几家养老院在2023年9月开始尝试“代际融合”:年轻人通过累积养老服务时长,兑换在养老院的住宿资格、抵扣房租,00后和老人们同吃、同住。天津90后小伙陈卓开了一家“网红养老院”,带着平均年龄80岁以上的老人拍摄搞笑视频,老人们在视频里大开死亡的玩笑。在四川雅安,一帮成都90后、00后,创办了一所“另类养老院”,每天带着老人们拍时尚大片、唱K、玩泡泡枪。一条对话了这些年轻人。▲苏州市吴江区江陵,下班后回到养老机构的00后志愿者我是巍千千,今年22岁,现在在一家事务所当会计。一次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可以以志愿服务来抵用房租住养老院,出于好奇就联系了养老院。了解到“1个月服务时间满10个小时,每个月房租是300元”的情况后,我决定去养老院实地参观一下。▲养老机构…

2019年,67岁大妈怀孕,不惜和子女断绝关系,生下三胎女儿,现状如何?

“谁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要我们幸福就好。”作者:无彦;2019年10月25日,山东枣庄67岁大妈田新菊自然受孕,平安产女,引发网友热议。一时间,各种臆测,沸沸扬扬。而田新菊的老公黄维平,泰然处之,并扬言夫妻俩退休金过万,足够养活小女儿。如今,三年过去了,黄维平一家的生活,是否温馨和谐呢?常言道,最美不过夕阳红。对于黄维平、田新菊夫妻来说,退休以后的生活,更是如此。黄维平是律师,田新菊是医生,膝下一儿一女,儿女长大,各自成家,各自忙碌,只有小孙女跟着他们一起生活。平常老俩口就注重养生,除了锻炼身体之外,还打理着在绿化带开垦的小菜园,遛狗,做饭、照顾孙女,日子过得又悠闲又惬意。然而,人生的意外,总是出其不意。2018年,66岁的田新菊突发性脑梗,住院治疗,医生建议她吃活血化淤的中药,保持血液循环通畅,田新菊一直谨遵医嘱,从未间断。谁知,脑梗逐渐消失的同时,田新菊已绝经10年…

56岁施一公院士上马跑进4小时:跑步的快乐和好处举不胜举

简单的背心,胸口印有“西湖大学”,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参加跑赛时的常见装扮。11月26日的上海马拉松赛上,施一公再次以这样的装扮冲过终点线,并且56岁的他成功跑进了4小时,以3:42:53的成绩完赛。在人们眼中,施一公的身上有很多标签,科学家、教育家、创业者......但在生活中,跑者也是他的身份之一。“紧张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这是他对学生的嘱咐,而对于体育锻炼,他也是身体力行。施一公(23732号)参加上海马拉松。资深跑者施一公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有太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在科学领域,施一公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而身为教育家,施一公2008年回国后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后任清华大学副校长,随后又担任了西湖大学校长。但在生活中,施一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跑者。早在三年前,他便…


扫描关注微信号有更多的信息,点击可缩放大小